开展垃圾分类 提升生活品质
——成都市龙泉驿区城管局健全“三大体系”实施垃圾分类成效显著
龙泉驿区自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秉承“源头减量化、利用资源化、处理无害化”工作目标,坚持以“四分类”原则为指引,对标民生,开拓思路,创新举措,注重成效。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统筹体系,深入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体系,健全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监管体系,高效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收集、转运、处理及宣传教育引导工作。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格局已初具雏形。 垃圾分类惠及千家万户,提升了龙泉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品质。
高标准站位 高起点谋划
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统筹体系
龙泉驿区政府精准对标“民生”命题,成立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从城建、教育、商投、卫计等部门抽调专人组建分类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推进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按照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进程,结合全区实际,制定了《成都市龙泉驿区2018—2020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节点,细化工作任务,强化保障举措,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民生目标。
龙泉驿区引入市场机制,落实责任目标,开展试行教育。2017年至今,先后投入资金1800余万元,通过公开招投标,引进专业生活垃圾分类公司,具体负责龙泉主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日常运行、二次分拣中心日常管理等工作;将2018年生活垃圾分类民生目标落实到街镇乡,涉及户数近20000户,“毗邻效应”成效初显;全区60余所中小学校全面开展试行教育,垃圾分类教育示范基地初步形成。
高标准运行 高力度保障
深入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体系
龙泉驿区城管人员秉承“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一管理理念,深入强化垃圾分类处置工作,努力将垃圾变废为宝。一是强化分类设施配置。按照“四分类”的工作原则,设置分类投放设施点540余处、智能回收点位5处,为6.3万余户试点居民家庭统一配置分类垃圾桶12.6万余个,为每户发放家用分类垃圾袋100条;同时建成约1500平方米的生活垃圾二次分拣中心。二是落实分类工作举措。明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分类标准。建立垃圾分类的全过程工作体系。前端收集(即居民按照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将自行分类好的生活垃圾送往小区设置的分类投放点上,由分类引导员指导分类准确投放)、中端运输(即分类引导员将分类投放点位上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至分类集中处置点,进行二次分拣)、末端处置(即专业人员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再次分类后,将可回收物运输至再回收企业进行处置。其他垃圾通过压缩后进入填埋场或焚烧场进行无害化处置。三是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引导。设置专用宣传栏80余个,制作流动宣传展板50余个,发放车载垃圾桶4.2万个,防水垃圾袋54万条,倡议书24万份,分类手册4.3万份,每周组织2—3次宣传、回收专场;通过网络和新兴媒体发布生活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和动态报道。
高效率督导 高水平推进
健全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监管体系
一是按照工作目标与任务分工,制定考核方案,建立健全监督、考核、通报工作机制,并纳入目标考核范畴,坚决奖惩逗硬。二是将生活垃圾分类逐步形成工作常态化、行为自觉化,全民参与,全民监督。截至目前,龙泉驿区已完成新增居民垃圾分类户数近80000户,涉及小区80余个,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生活垃圾分类格局正逐步形成。下一步,龙泉驿区城管局将坚持问题导向,总结工作经验,深化知识宣传推广,注重实效、科学稳步、循序渐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品质,增加人民群众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郑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