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5版:财经
内容详情 2018年06月27日 返回该版首页

从确权到规模经营的“健步走” ——广西南宁流转土地实现规模经营纪实

从确权到规模经营的“健步走”

——广西南宁流转土地实现规模经营纪实


五月的南宁,已是艳阳高照,气温高居不下让人难以忍受,但也为早稻的分蘖、拔节、孕穗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气象条件。记者驱车穿行在阡陌纵横的田埂公路上,漫步在绵延数里的乡村稻田里,阵阵稻香扑面而来,构成了一幅天然画卷……这里是广西南宁市隆安县雁江镇红良村的千亩稻田。

    “地理环境复杂,山多田少,而且土地分散零碎。如果放在几年前,谁也不敢相信,这里可以做成风景如画的水稻种植示范园区。”隆安县一位乡镇负责人感叹。

    近几年,像隆安县这样的变化,在南宁各地多了起来。从2014年开始,南宁市以创建示范园区为工作抓手,加快土地确权与流转工作,通过土地流转推动农业规模经营,通过创建示范园区发展特色产业,最终目标是切实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从零散走向规模,从传统走向现代,南宁选定的这条农业转型升级之路标记着哪些观念转变与实践创新?

迈好土地确权“前奏步”

    有了确权这个前提,土地流转才能进行,规模经营才能开展,示范园区才能创建,特色产业才能发展。

    “土地确权这事儿不太好干!如果没有当时的确权,我们公司也不可能顺利地流转出1300亩土地用于公司建设。”位于南宁市上林县白圩镇的广西山水牛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陆海龙表示。在南宁复杂的地势条件下,确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105个乡镇,1413个行政村,29343个村民小组,承包农户数106.79万户,二轮延包面积484.06万亩,最新国土二调耕地面积965.53万亩……一组数据体现了南宁市土地确权工作的任务繁重。地理环境复杂、地块分散零碎、二轮“延包”工作基础薄弱等困难,是南宁市土地确权工作面临的难点。

    繁重且艰难,破题思路是关键。“‘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稳步实施’,稳步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回顾五年来南宁市土地确权工作,南宁市农委主任杨敏点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原因,土地确权并非简单的“重复工”,而是一项高难的“技术活”。搞得好,利益清晰,人心大喜;搞不好,边界模糊,主体冲突。

    针对农村土地存在的地证不符、边界难分、面积增减、自留地确权、共有人确定、弃地户复地以及代耕确权等方面问题,南宁市不回避问题、不躲避矛盾,逐一梳理归纳,有针对性地提出分类化解办法。

    南宁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土地确权过程中,对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严格依法依规执行;对没有明确规定的,依照法律精神,结合当地实际,统一政策口径,妥善解决;对疑难问题,采取民主协商、村民议决的办法进行解决。”

    一分思路,九分落实。据了解,为了扎实推进土地确权工作,南宁市以村为单位,入户调查摸清土地承包现状,确保数据准、底数清、情况明,并以航拍成果为基础,对照二轮土地承包台账,逐块勾划出地块边界,标示出地块空间位置,标注地块编码,形成地籍草图,努力做到现场指认、社会公认、本人确认“三个认同”,确保农户的基本情况、地块面积等方面信息,不错、不漏、不重。

    “土地确权是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土地流转才能进行,规模经营才能开展,示范园区才能创建,特色产业才能发展。”隆安县一位乡镇干部非常清晰地讲出了其中逻辑。

    正是全市上下认识统一,截至2018年4月底,南宁全市累计完成确权农户103.8万户,占农户总数的97.20%,确权耕地面积641.19万亩,基本完成了全市农村土地确权工作。

走畅土地流转“基本步”

    农村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强力推动了南宁市现代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广西,向来以良好的温光条件闻名全国,但是,零碎的“巴掌地”又让广西农业耕作成本高居不下。“化零为整,变小为大”成为能否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的关键。

    在隆安县雁江镇红良村,昌隆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农村标准化示范区并没有因为天气炎热而停止耕作。走进农田里,一群顶着30多度高温的当地农民头戴遮阳帽、身穿长纱衣,正在田间穿梭忙碌着。“这里土地流转的价格是每年每亩900元,除了这份租金收入外,我们还在公司上班,每个月还能多收入两千多元。”56岁的黄连英把土地流转给了当地的昌隆公司,她告诉记者,如果不流转,这些土地每年种的粮食收入并不高,在自己手中也没太多收益,加上价格不稳定,算上人工不赔钱就算不错了。流转后,还可以选择在地里打工,等于多了一份收入。

    同属隆安县的金福农业有限公司这几年的事业风生水起,该公司现在已经流转了五千多亩土地,在当地是不折不扣的土地流转大户。总经理苏秀清谈起在当地流转土地的历程,感慨良多:“最开始流转的时候并不顺利,有些农户担心公司不能按时支付地租,不肯把土地流转给我们,后来在政府和村委会帮助下,公司最终和当地农户达成了流转协议。”苏秀清说,这两年其他农户看到流转土地得实惠后,也主动把土地流转给公司,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公司更好发展,而且流转土地的农户还可以来公司上班,实现了公司和农户的“双赢”。

    近几年,类似昌隆、金福等的企业在南宁市各地快速发展,流转土地规模也快速增长。以2017年为例,据统计,南宁市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1.26万亩,流转面积已达161.86万亩,涉及农户数35.42万户;50亩以上大面积连片、整合土地流转涉及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共3100家,流转总面积109.10万亩,其中2000亩以上连片流转土地的农业经营主体49家共13.7万亩。

    土地流转为现代农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南宁市农委相关人员表示,农村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强力推动了南宁市现代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

踩实规模经营“关键步”

    土地流转给新型经营主体集中种植,既可以发挥现代农业的规模效益,又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提档升级,还能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广西金福农业有限公司投资了约两亿元在丁当镇流转土地5000多亩,建成广西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的红心火龙果种植、种苗培育基地。

    从2014年的一个试点小基地,到今天5000多亩的规模,金福农业有限公司是如何实现扩大规模经营的?这样做带来了什么样的好处?苏秀清表示,这5000多亩土地从2013年开始流转。2015年流转了1500亩,2016年又流转了1500亩,2017年继续流转了2000亩。

    公司最终和农民们协议的价格是每年每亩1100元,此后每五年增加100元,并与农民们签订合同。

    把零碎的土地集中起来规模经营,集聚成产业,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土地资源并不丰富的南宁依靠规模经营实现了“点石成金”。

    南宁横县被誉为“中国茉莉花之都”,全国80%和全球60%的茉莉花及茉莉花茶均出自这里。2014年,横县开始建设中华茉莉花产业(核心)示范区,次年升级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2017年横县中华茉莉花产业(核心)示范区入选国家第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短短3年时间,茉莉花产业成为全县农业产业之首,成为广西最具价值的农产品品牌。茉莉花不仅是横县的“县花”,更是横县人民的“致富”花、“幸福”花。

    南宁市武鸣区更是不遑多让。伊岭溪谷广西佳年农业火龙果种植基地,沉沉夜幕下18万盏彩灯星罗棋布、璀璨如织,点缀着山谷田园的静谧。同在武鸣的广西沃柑龙头企业鸣鸣果园的种植基地,6000多亩沃柑全部采用标准化绿色栽培,当地人自信地喊出了“中国沃柑看武鸣”。

    据了解,目前,南宁市特色农业示范区的核心建设面积达到了16.92万亩,土地流转面积已经达到了18.78万亩,全市特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格局正悄然形成。

    现代农业需要流转大量的土地形成规模经营,土地流转给新型经营主体集中种植,既可以发挥现代农业的规模效益,又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提档升级,还能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2017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扶贫暨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南宁市上林县召开,该县西燕镇岜独村村民合作社、扶贫产业综合示范园、光伏发电扶贫产业、“两广”扶贫协作高值渔养殖扶贫产业成为全区参观示范点;今年3月,国务院扶贫办现场会在上林县召开,上林县山水牛扶贫产业(核心)示范区扶贫带动87个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参与的案例作为典型经验发言……

    对于这些年来的不断实践,杨敏在总结其意义和作用时认为:“南宁市坚持以点连线带面,通过土地确权基础上的土地流转,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并不断加快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的提档升级,促进了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据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