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8版:文娱
内容详情 2019年11月20日 返回该版首页

丹麦童话遇见古蜀文明

丹麦童话遇见古蜀文明

《纸的对话——丹麦@金沙》展览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举行

□本报记者 马工枚

近日,《纸的对话——丹麦@金沙》展览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举行。本次展览由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主办,由丹麦艺术家、中国剪纸大师、剪纸爱好者以及学校多方合作,共同为观众献上一场别开生面的纸上艺术对话。

据了解,剪纸始于公元六世纪,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之一。我国最早的剪纸实物是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中的五幅北朝团花剪纸。14世纪时,中国剪纸艺术通过丝绸之路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并于16世纪到达丹麦。童话大师和剪纸大师安徒生曾说:“剪纸是诗文创作的开始”,而中国也有“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的描绘。

展览分为丹麦剪纸和金沙剪纸两部分。丹麦剪纸部分由北欧艺术家凯伦·碧特·维勒创作,这位出生于丹麦的艺术家剪纸经历超过40年。本次她带来的参展作品《七个龙蛋》,围绕“龙”展开,从形式到内容,都与中国剪纸艺术形成有趣的对比。与中国颜色鲜艳的传统剪纸不同,《七个龙蛋》不仅选用黑色,用大量镂空和留白刻画出北欧风格的图案,极具现代感,而且体量庞大,平均高约1米。

而本次展览体量最大的展品——“第四个蛋”更是高达3米。这幅作品用北欧典型纹饰雪晶和松针勾勒龙蛋边框,主画面纹饰繁复,人物、动物、花卉、线条、船锚、回形针等代表着北欧创世神话和挪威民族风情的意象,被作者巧妙地拼贴组合,向观众呈现一个充满想象的童话国度。

在金沙剪纸展区内,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黄金面具、十节玉琮等文物,以及金沙梅花鹿、考古探方等意象,纷纷以剪影的形式呈现,与中国剪纸艺术中的传统植物、动物图案交汇融合。此刻,金沙文化、古蜀文明在传统剪纸艺术的演绎下熠熠生辉。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林琼华的作品《光明》也在展览中亮相。《光明》将丹麦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与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结合,辅以成都市树银杏叶,喻意和谐美好。

据了解,展览将持续至11月24日,期间博物馆还将推出系列社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