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3版:四川新闻
内容详情 2018年10月24日 返回该版首页

创新“一核多元”治理模式 提升居民获得感 ——四川彭州市敖平镇深化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工作纪实

创新“一核多元”治理模式 提升居民获得感

——四川彭州市敖平镇深化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工作纪实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社会治理的“基石”。

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是政府惠民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环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带来的相关问题也不少,社区治理的方向在何处?

近年来,敖平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社区党建为引领、以政府治理为主导、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健全体制、完善机制、整合资源、增强能力,走出了一条具有敖平特色的城乡社区治理新路子。


坚持党建引领

治理底气“硬起来”

随着新时代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敖平镇居住人口密度不断提高,居住人群逐渐多样化,利益诉求趋向复杂化,由此带来的社区居委会自治能力不足、社区共治网络发展不平衡等社会治理瓶颈日益凸显。对此,该镇始终坚持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积极构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新模式,努力打造基层社区治理的“敖平样板”。

加强学习,巩固意识形态堡垒。通过党委会、中心组学习会、专题宣讲会、党课、坝坝会等形式开展专题学习80余次,推送327期“微敖平”关于乡村振兴、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课程,实现精准学、全覆盖学、随时随地学,持续巩固意识形态堡垒。

强化顶层设计,推进基层党建引领。以“互联网+数字化社区管理”为抓手,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小区院落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新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体系。建立健全“41N”工作协调机制,丰富完善“35N1”信访工作机制,规范办事流程,形成良好秩序。

突出党建引领,强化基层治理领导核心作用。大力实施“两化一制”党建优化工程,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党员的示范作用,把党组织的决策领导权、党员干部监督权与各类自治组织的自治权有机结合,以院坝会、农民夜校、快乐星期六等形式,全面开展“基层听音”,将党员干部“赶”下去,宣传党的政策、了解群众需求、收集群众意见、解决群众问题。

创新数字化管理

幸福生活“约出来”

“老李,你看电视没有啊?”老王散步碰到老李就问。

“每天都要看啊,咋喃?有啥子大事嗦?”老李回答道。

“是哦,你晓不晓得可以在电视上看到书记、村长的分工哇,还有咋个办事的哇?”老王继续说着。

“晓得,我们一家人都在电视上看了,我们书记、主任一共好几十项分工,对照办事的流程就知道该找哪个人了,怎么办事也一清二楚,这下方便多了,不得跑冤枉路了。还可以在电视上看见我们村的其他工作,好详细。你看,像低保评议、修沟修路、村上的财务收支这些都有,再也不用到村委会去看了。”老张笑着说道。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敖平镇党委书记刘江说,在社区管理、服务工作日益纷繁复杂的今天,如何才能让社区的管理工作更高效,让社区工作人员服务居民更便捷?敖平镇党委政府勇于创新,全力推行“雪亮工程”+“阳光三务”公开,创新推出数字化社区治理模式。

——为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敖平镇梳理镇级便民服务事项40项,村级便民服务事项25项,绘制便民服务流程图,公示办理期限,将群众想知、喜知的便民服务信息利用“雪亮工程”在村务公开板块全面公开,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如何办理社保卡密码修改、低保申办等便民服务事项,“阳光村务”和“阳光政务”有机结合,使惠民工作落到了实处。

——将“权力清单”“财务清单”等“三务”公开内容搬到小区住户的电视屏幕上。群众在茶余饭后只要一按键,村级“微权力”事项,办事流程、最新的惠民政策、村上工程项目、本月村上的财务收支状况、各类特殊人群的名单、党建工作的推进情况等内容就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将村“三务”家底晒在群众面前,让村民对村里的各项工作理得清、看得到、看得懂,避免了矛盾的产生,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让广大群众成为权力运行的裁判员,责任落实的监督员,全程参与,共同整治。敖平镇在探索建立镇级层面民主监督体制机制上,利用“雪亮工程”补齐“三务公开”信息不对称的短板,打通群众监督的渠道,让群众敢于监督、乐于监督、善于监督。

“太神奇了,我在自家电视上就可以看到小区里的情况,还可以对村上的财务状况进行实时监督。”敖平镇石音村聚源小区的居民激动的感叹道。该镇将监控视频通过电视v网智慧信息平台进村入户,让村民轻松实现安全监控、快捷报警、村民互助。通过“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新方式,构建了信息化的“群众监督站”,让群众有监督的武器,举报的底气,同样使权力失去了“脱轨”的空间。

目前,该镇在各村(社区)推行“雪亮工程”+“阳光三务”公开,促进了社区管理数字化。同时,紧紧围绕“五维共治”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体系,在凤泉、石音、鹤泉、友谊、星河等村打造社区服务提升示范点,促进社区服务智能化。

倡导服务式治理

社会组织“一起来”

基层人口体量庞大,社区管理如何实现面面俱到?社会结构多元复杂,社区治理如何达臻稳定和谐?

近年来,敖平镇通过扶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使之成为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力量,成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重要载体。同时,实施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提升工程加强阵地建设,开展“十个支部、百名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统筹资源力量,深入推进多元共治,全面提升社区品质。

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采取“群众自筹一点、村公资金匹配一点、镇财政补助一点、彭州市和成都市财政奖补一点”的资金筹措方式,让农民居住区管理建设资金有了合理来源,基本形成“村级组织+小区自治”市场化运作的小区管理新模式。加大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力度,全镇城乡社区公益性岗位6个,已成为推动社区自治、促进社区服务、活跃社区文化、维护社区和谐的重要力量。

拓展城乡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建立招募注册、教育培训、服务记录、星级认定、激励嘉许、评价回馈、保险、党团员带头等制度体系,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得到充实,近千名社区志愿者以各种方式活跃在城乡社区治理服务中,成为一道亮丽的敖平文明风景线。

激活驻镇单位参与社区治理。大力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推行驻镇单位与社区党建工作共促、思想工作共做、公益事业共办、社区管理共治、精神文明共创等“五共”模式,共同打造社区生活共同体。

政府“购买服务”,推进社区服务市场化是敖平镇探寻的基层社区治理新模式。2017年以来,敖平镇通过政府出资、市场参与的方式,调动市场资源向社会提供安全生产、清扫保洁、市政养护、工程监督等服务,实现了资源与服务的快捷、高效、灵活沟通,进一步丰富了社区治理方式,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如今,“敖平模式”为探索社区治理找到了突破口,让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社区落地生根,切实提升了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高扬 张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