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8版:文学抒苑
内容详情 2018年11月16日 返回该版首页

诗意中和

    诗意中和



编者按

中和街道处于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2010年以前是双流县的一个镇,但曾属于华阳县管辖时(758-1965)名叫中和场,至今还有许多当地人这样称呼。中和作为场镇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2010年后,中和由高新区实际管理,截止2017年,常住人口已达26万余人,幅员面积35平方公里,建成区规模10平方公里。与环球中心、世纪城仅一江之隔,是未来成都核心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成都市拥江发展战略中以老水码头为切入点将重点打造的一个特色街区。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地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这就是“中和”这个名字的来历。

中和这片土地,不仅地理区位优势明显,而且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是省级文化先进街道。传统的竞技龙、女子连萧、威风锣鼓等民俗和曲艺享誉川内外。又因为中和的包容性和亲和力,自高新区建区30年以来,不仅许多外地客商和创业者在此实现了梦想,而且吸引了不少天南海北的文学艺术家在此安家落户。

本期特以“诗意中和”为题,为了挖掘和展示中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环境,集中刊发几位诗人抒写中和的诗歌作品,以飨读者。





   应龙湾(外一首)

红狼


世界上只有中国才有龙

传说中和有龙,在应龙湾

早年,每逢打雷下雨

中和场的老人们,就能听到

应龙湾响起龙的啸声

所以,张家祠的神坛上

总有香烛和祈祷

袅袅升腾,经久不息


所以,应龙湾的百姓

他们都相信,自家居住的

是一块风水宝地,祖祖辈辈

都是在受龙的护佑

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我从未向龙祈祷过

倒是几次应“龙”的邀请

去了那块宝地。桃花,绿荷

银杏,以及腊梅,似乎

都只是为了给季节,贴上标签

为了这里的闲潭云影而存在

至于红墙黛瓦和水榭亭台

也是应景而生。这一切

与龙没有一点关系



金龙寺禅院

并不宽阔的中柏大道

两边列队的小叶榕

在仲秋的午后,站成

无风的姿势,保持三百米的虔诚


仿佛三百九十七年前的

那次盛典,中和场的百姓

恭迎如来的大驾


据说,金龙寺禅院

源于两口名叫金龙的井

井里的水,是明朝万历年间的雨

不仅消除了大片土地的干旱

还遏制了肆虐一时的瘟疫

老百姓相信,从地底突冒的泉水

是从龙嘴里吐出的。于是

顺势打了两口井,皆名金龙


此事惊动了北边的昭觉寺

老法师闻讯而来,一手执法杖

一手端罗盘。勘探四周地形

发现东山一带为祥瑞之地

且有紫气东来,疑为如来下凡

便建金龙寺禅院于此

让一尊佛,从此在莲台打坐

而名为金龙的双眼井

被圈在寺内,与菩萨

共享人间香火


大凡有寺庙就有传说

有菩萨就有神话。无论真假

从明朝到现在,金龙寺仍在原址

如来依旧端坐莲台,哪怕红尘中

香客寥寥,照常守着方寸清净

金龙一直抱着柱子,护着

大雄宝殿的威严。





诗歌里的中和(二首)

史鸷


新港花园 去中和找狼

阳光普照的街区,树影挥霍凉意。伫立公济桥路口,

我有片刻的忐忑,高楼直耸天际,要找的谁

已在面前款款而立。这不是第一次(第一回,

是公交站前的匆匆一瞥,狼出现,然后很快消失,

提着一袋属于他的《荒原》,一本乡土文学杂志)

文学是接头暗语,几句寒暄,一杯绿茶,

就让他得以现形,先是嘴(长长的),鼻子,

尾巴,然后是眼睛(他摘下了墨镜)。

我纳闷,天网密布,一匹躲在《农历》里的狼

几无处藏身,他又如何,在人间安然隐匿50余载?

(K歌房里,齐秦的嘶吼是否已过时?还有谁

怀揣不合时宜的理想写着往昔之书?哦,那厚厚的70万字)

深陷味蕾的中和,锦江缓慢,人民慵懒,初夏的水边

明黄的茑尾诉说着蓝色的忧郁。在新港茶楼,

看一片茶叶在水中慢慢舒展,如同见证一匹狼

如何在江湖凌波微步,脱胎换骨,有几分荒诞,夹杂些许梦幻。

一匹来自大巴山的猛兽,饿过饭,见过血,代过课,

游荡过江南(他说“瞧,我会变”),饥饿和孤独令他

骨瘦如柴,却又痴心不改,用虚幻的文字打捞真实的苦难史。

……茶已喝淡,阳光真好,街道太平无事,两匹独狼式

的约会应适时结束。狼慢慢变回魔术(我瞥见了他

贪恋尘世不肯变回去的小尾巴)。

我在盘算,是沿着河边数缓飞的白鹭,还是

乘坐68路公交,摇摇晃晃回城去。红尘滚滚,

唯有孤独是可耻的,谁也无法教给谁现实的生存之道

(“星空,前路,和乡愁”)骄阳艳艳,路边的

小青年唱着《饿狼传说》,方圆三百里内已没有草原,

曾吟啸江湖的狼,早已无奈地披上了人皮。

注:作家李国仁,笔名红狼。

十八步岛 看一条河流的犹豫和转弯

竹林轻洒细雨,冷香的蜡梅容易引人误入歧途,

一片小岛孤悬,往来尘世,左右

都只有十八步。壶天自春的境界,很像

寓言,很世外桃源,俗世的味蕾生猛又恬淡。哦,外边

洪水滔滔,而“缸中的鱼儿

很容易满足”,春风中沉睡的人,一时半会

还不打算醒。美食和休闲,妖娆仕女,会否也让

一条河流迷失方向?红尘滚滚,一条河流

怎会没有迟疑和犹豫?一条河流,必有

他自身的波折,和徘徊,比如对于某处风景,

三两帆船,以及藏在波心里的寺庙,或

某个伤疤一样的小岛。一条心怀远方的河流,

也可能有凡夫俗子未了的尘缘,让人牵念。

你看春三月,落芳尘,谁家的门下桃花红,

倚门的红颜柔声叫着“小哥哥”,何处的游子

不销魂?在十八步岛,世俗的光焰足有三千丈,我看到

一条河流为此犹豫了三秒,脚步徘徊,对岸上

充满眷念,然后调整心情,接着挥泪向前。人间的故事

满是回忆的轻烟,“红尘那么美,我

不能回头”,烟柳外,锦江的波浪卷起浓浓的愁,

一个人曾稍稍驻足,继续他的远游——




黄葛树(外一首)

何锋


中和中学门前那棵黄葛树

正是发芽的春天

却掉下了叶子,纷纷扬扬的

显得有些悲壮


于是,很多不明真相的人

以为它病得不轻,快要死了

大都伫立于树前

像是对它默哀告别


当烈日炎炎的夏季来临

它却毫无征兆的复苏了

似乎一夜之间,就长满了

一片片宽大的叶子

精神焕发,繁荫如盖


于是,一些人在此乘凉

一些人在此遮雨

一些人在树下开始谈论

树的平凡与伟大

校园里的梧桐大道

中和中学中的一条过道

长不过百米

宽不及十米

因为几十棵树的护卫

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号

来自异乡的法国梧桐

在此安营扎寨

无数麻雀安家

斑鸠偶尔出现

白鹤从上空掠过


孩子捡起的落叶上

写满四季的秘密

朗朗书声此起彼伏

允德允能 书香中和 如此浩大




中和的阳光(外一首)

冉杰


一缕阳光穿透冬天

把寒冷驱散,洒在府河

微风从五岔子桥下拂过

远处的落叶,从晶色上飘零


记忆中的五岔子桥,一垄田地

把希望种植在河边,收获在油菜花上绽放

流言和蜚语在春天无限蔓延

后花园的天空弥漫了厚厚的云层

嫦娥的娇颜躲藏在仙鹤山庄


正午的阳光从楼项洒下来

被中和广场大妈蹁跹的舞步

揉碎成一片草海

音乐从地砖的缝隙中钻出来

小草伸出头来聆听

月亮与星星呼叫太阳升起的声音

树枝也禁不住开始舞动起来

夜幕之下,整个中和舞姿优美

手舞足蹈的姿态活像一颗悬挂的太阳

在远方,又在眼前



淡淡的月爬上透明的窗

在中和丹桂园

等待丹桂飘香的夜晚

倚窗而望,深蓝的天空堆满了石头

一闪一闪,如宁静的灯光

从屋内穿越玻璃,像蜘蛛爬行

风过之后,石头把炎炎的夏日

复活成一树梨花,雪白的不仅仅是灯光,星光

还有那一块沉在心底的石头


心如流水,漫过心坎之上

从喉管喷射,然后抵达

某年某月某日的某一个时刻

这个时刻,沉浮在玻璃内的石头

已花香四溢

屋内为蕊,屋外是瓣

而石头下的泥土,干裂成额头上的皱纹


把淡淡的清辉揉碎成一张面膜

覆盖今夜的透明,皱纹开始荡漾

花蕊已经绽放

风高月黑之时,四目相望

都在寻找明天升起的光芒

无论是东方升起的太阳,还是

落霞的余晖




   老码头的水锈


李永才


向东向南。那些奔跑的事物

除了江水、列车

还有你追我赶的树木

它们辗转、迂回


经过枝条上,起伏的楼群

眼前的老码头,苍茫如水锈

悲欢离合的灯火

犹如一枚刚刚成熟的金橘

落在鸟儿栖息的地方

夜色如晦。折痕不可见。


请原谅,我无法从潇潇风雨中

找到返回天空的路口

梦中的蝴蝶,已经长成了风筝

飞往快乐的他乡


当一声早安,从巷口传来

树木们立即转向,我掌上的阳光


此时此刻,一片树叶

足以浩荡整个蓝天


继续往南。在码头更远的地方

城市的表情,那么冷

那么淡。像不知深浅的季节

你如何与它,高谈阔论



记忆:府河十八步岛


其然


锦江流得好舒缓,沉默

这里人迹稀少

野外,野草和芦苇掩护的

岸边

常常有一群清澈的眼睛


过江的渡船,在一些小风景中

边走边唱,风穿过麦地

吹落了枯叶,飘零的叶子

像手中,一把

没有抓紧的河沙


碎石的公路就在岸边

简简单单的影子,隔离了

一尾鱼的呼唤,河这边的农田

匍匐着,以另一种姿势

进入


升起过鸭儿棚的江边

毗邻的苇花,已经易帜

让一条河越退越远,甚至

退出了视线之外,时间的

卵石,游离于一片草尖

我在一条勒紧的田埂上

开始,还原过去



 杨大明诗词三首

广都场怀蒋琬公琰

当年公琰驻衙斋,每日醺醺扶醉来。

百里是非三月搁,一挥赏罚半天裁。

人情推却孔明荐,政举堪称汲黯才。

黄土广都寻旧迹,华阳国志释多回。

(注:黄土场即蜀汉广都。)

忆秦娥·中和

谁家笛,东风助阵音声激。音声激,江滩旦夕,人流如织。

高楼会展标新立,桥型蝴蝶车流急。车流急,锦江环绕,中和西侧。

清平乐·春游锦江

春风抖擞,锦水河边走。会展楼台新拂柳,燕舞莺歌秀。

江天一览神淸,几只白鹭轻盈。蝴蝶桥弦高奏,金声玉振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