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将建西部
首个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本报讯(记者 赵蝶)记者从四川省科技厅获悉,日前,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推进会在成都举行。会上,四川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宣读了《科技部关于支持四川省建设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函》,介绍了《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成都市、绵阳市、德阳市政府领导分别汇报了推进示范区建设情况。四川省科技厅、成都市、绵阳市、德阳市签署了共建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
据悉,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实效,建设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是四川获批建设的西部第一个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将依托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德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现有创新平台,形成政策的叠加效应和工作合力,突出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职务发明科技成果产权改革试点等重点任务,将成德绵区域建设成为以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为特色的全国重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辐射源和集聚地。为推进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四川将重点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努力把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成为全国区域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以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创新工作举措,引领全省科技成果转化,解决制约四川创新发展的重大问题,辐射带动其它地方开展成果转移转化。确保三年内全面完成国家交给四川的示范任务。二是扎实抓好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重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好《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精神,大力推进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转移转化专项实施、健全技术转移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外部环境,形成合力,推进示范区建设。三是切实强化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的组织保障。四川各地各相关部门将通力合作,强化主体责任、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创新思路和举措,狠抓工作落实落地。
据了解,通过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到2020年,四川将推进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1000项,培育孵化1000家军民融合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布局建设10个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培育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创新创业团队2000家,新增高校院所转移孵化项目3000项,孵化企业1000家;建设国家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落地转化国家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成果100项,聚集生物医药企业超过800家,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700亿元,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50家,职业化技术经纪人1000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0%,各级各类专业孵化机构700家,培养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10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