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三治一增”
成都高新区大力推进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
本报讯(记者 王舒琴)近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获悉,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区实施立体绿化全覆盖,实施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示范项目4个,完成骑龙绿轴公园、科普公园、西区体育公园、人才公园永安湖森林公园示范段等公园的设计方案全球征集。
驾车沿天府大道自北向南,交子公园、锦城湖公园、桂溪公园、中和湿地公园、大源中央公园等犹如翡翠点缀其间,缤纷园、紫薇园和吉庆园等小区周边的小游园星星点点,由吉泰路——月牙湖花园式街区有机串联。
立体增绿
让爬山虎装点城市的钢筋水泥
“在桥墩,我们会栽植爬山虎。爬山虎占地少、生长快,绿化覆盖面积大。春天,爬山虎长得郁郁葱葱;夏天,开黄绿色小花;秋天,爬山虎的叶子变成橙黄色,使建筑物的色彩富于变化,增加城市的观赏性。”成都高新区环城局工作人员刘敏介绍。
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区针对城市道路附属绿地和街头游园,践行“可进入、可参与”理念,打造“一园一特色、一园一主题”精致小游园、微绿地8个,打造吉泰路—月牙湖、火烧堰花园式街区2条,紫杉路步行街、天府五街最美街道2条,对12条街道实施行道树增量提质,共计增加乔木约26000株。建成“花重锦官”点位3个,市芙蓉花增量3000株,力争重现“花重锦官城”的公园城市盛况。
筑牢生态本底
打造一批综合性精品公园
芦苇、菖蒲随风摇曳,小溪蜿蜒流水潺潺……走进新川湿地公园,满眼尽是勃勃生机。日前记者解到,经过两年多打造,新川湿地公园2、3、4号湿地已经建成,总面积约4.8万平方米。
目前,交子公园二期、新川之心东区、清水河公园、马鞍山森林公园等近200万平方米公园建设正有序推进,2019年将建成清水河公园、马鞍山森林公园,2020年基本建成新川之心东区、交子公园,形成一批具有高新特色国际范的综合性精品公园,筑牢成都高新区生态本底。
到2035年
基本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当前,成都高新区正依托“一区四园”,大力推进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新经济活力区(南部园区)将依托大源、会展组团原有生态活力本底,以“二带联四环”的绿道结构串联各级公园,2018年初步构建形成“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公园体系,形成1处郊野公园,29处城市公园,47处社区公园,98处口袋公园。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正是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绿色发展来回应市民美好生活向往,实现城市格局更加优化、公共服务更加均衡、城乡关系更加融合、产业发展更加绿色。成都高新区将力争到2020年,公园城市特点初步显现;到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开创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引领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