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改革创新 聚焦全面小康
——成都高新区芦葭镇在农业产业振兴中实现高标准脱贫
成都高新区芦葭镇党委、政府以归零意识和空杯心态,抢抓历史机遇,全力以赴、坚持改革创新,狠抓农业产业振兴崛起,助力全镇高标脱贫奔康,努力当好成都高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排头兵,为高新区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贡献芦葭力量。
芦葭镇地处机场南产业组团,空港新城南大门,幅员面积51平方公里,人口3.5万人,13个村均为20户以上非贫困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24户、1596人,经济薄弱村9个、产业帮扶户52户、209人。主要产业规划为航空维修制造、铁路货运物流和城郊现代农业,除机场及空港新城规划区域约20平方公里外,剩余31平方公里为基本农田保护区,是高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新阶段精准扶贫开发的主阵地。
冷静研判形势 确立全镇发展思路
芦葭镇发展面临两大历史机遇,一个是天府国际机场和空港新城建设,让全镇区位条件和产业支撑迎来前所未有的改变,另一个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芦葭作为高新东区难得的承载腹地,可望成为高新区农村产业振兴崛起和高标准脱贫、全面小康的示范区。再加上芦葭人民积聚多年渴望发展的思想动力,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俱备。
该镇今年确立了“1348”的发展思路,即:明确“打造天府物流小镇、建设空港南部门户”一个定位,坚持智造新城、物流快城、生态绿城“三城同建”,聚力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用地保障、机构改革四件大事,紧抓基础攻坚、产业转型、精准扶贫等八大重点,奋力建设美丽繁荣和谐芦葭。并坚持系统思维,把新阶段精准扶贫开发置身于全镇产业发展大局中考虑,以大产业的大发展来破解扶贫帮扶不均衡、不持久、不讨好的问题。
狠抓重点项目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该镇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高新区产业振兴崛起宏大背景,坚持高起点规划,结合芦葭区位条件,依据空港新城总体规划及区农业专项规划等上位规划,确立了“空港田园、五彩芦葭”的现代休闲都市农业发展定位,主要发展草莓鲜果、鲜花苗木两大产业,重点发展机场南线快速、金简黄快速两条示范带,重点打造十里村示范点,做足农业流量经济,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助推高标脱贫奔康。
依托空港草池、石板、芦葭3个乡镇环线交通优势和草莓产业已有良好基础,面向成都大城市及未来空港新城市民休闲,定位打造环空港绿色草莓产业环线。从量上,今年该镇计划种植草莓1000亩。从质上,在十里、黄桷、烈士、仁里4个村启动200亩绿色草莓示范点建设。从点上,成立贫困户草莓种植合作社,整合产业帮扶资金,放大发展效益和影响力。同时,主动对接草池、石板兄弟乡镇,以点串线,提质增效,早日形成空港草莓环线品牌效应。
凭借十里村规划上的区位条件,积极向上争取乡村振兴战略政策支持,全力打造“十里桃花”田园综合体项目。目前,已启动实施十里村133亩稻田养鱼(虾)村项目试点工作,建设“稻—鱼(虾)”复合农田生态系统,种植花卉苗木,并以“收稻”“捕鱼”“抓虾”等特色活动吸引游客,打造农业旅游品牌,取材乡村材质,凝聚乡村智慧,体验乡村乐趣。
坚持改革创新 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该镇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抓实承包地、宅基地、林地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一步明晰农民产权,切实盘活农民土地这一最重要资产,为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政策基础。探索投劳入股、投资转股、土地参股的多元利益联结新机制,让公司、村集体和群众形成利益紧密联结的命运共同体,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引进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民(贫困户)”模式带动本地产业精品化发展。组建芦葭镇农业科技服务队,从镇内选派种养技术成熟的专家,实行“1+3+1”技术帮扶,即:1名农技专家带动每村发展3户产业示范户和1户贫困致富户。打造专业农民队伍,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力度,探索成立专业农业技术服务队伍,强化重点贫困户就业,形成现代农业劳务服务品牌。
针对制约产业发展的道路破烂、水利设施陈旧问题,该镇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2017年完成33公里村组道路建设,今年积极报送争取60公里第二批村组道路提升改造指标。2017年投入147万元维修提灌站3处、治理毛斗渠40公里等,增加有效灌溉面积2000亩。今年拟投入500万元新建提灌站3座、蓄水池20口等一批小型水利设施。
蔡华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