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发布产业政策
构建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本报记者 冯丹 见习记者 胡斌
近日,成都高新区召开产业培育大会,发布《关于深化产业培育实现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意见》(以下简称《产业培育政策》)。该政策共18条,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经济等主导产业和产业功能区建设,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链条,构建以种子期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为重点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助推新经济发展和新动能培育。
政策提出,对首次认定的种子期雏鹰企业给予5万元一次性奖励;对首次被认定为一年爆发式增长、三年复合高增长、五年连续增长的瞪羚企业,分别给予企业管理团队10万元、20万元、3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首次认定的独角兽企业,给予企业管理团队1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首次认定的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给予企业管理团队200万元一次性奖励。
支持瞪羚企业持续增长,连续被认定为瞪羚企业的,给予企业最高1000万元奖励;支持独角兽企业提升效益,对符合条件的潜在独角兽企业,对企业管理团队或企业给予补贴;支持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行业整合。
此次出台的《产业培育政策》提出,设计100亿元新经济创投基金,重点对种子期雏鹰企业、瞪羚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进行市场化投融资扶持;每年设立2亿元新经济应用场景专项资金,对技术领先、市场规模大、带动性强的首台(套)新产品新技术,经认定后,给予最高2000万元补贴。
创新创业的重要主体是人才。“蓉归派、学院派、创客派、海归派是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的主要力量,我们将通过政策导向,最大程度激发高质量人才创业的动力和活力,让成都高新区成为创新创业的筑梦沃土。”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充分赋能业界共治理事会、培育产业生态圈,此次《产业培育政策》还提出:每年设立5000万元业界共治专项资金,对围绕重点产业设立的业界共治理事会给予每家每年最高1000万元支持,用于开展规划编制、企业服务、项目促进、生态营造等,支持企业集群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