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抓好五大重点 让群众生活更美好
——简阳市踏水镇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良好开局
今年以来,简阳市踏水镇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开局。
着眼产业兴旺 巩固壮大主导产业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造血工程”。踏水镇积极推进“小组微生”建设,引导土地高效有序流转,引领农林业主投资转型,产业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该镇引进北京沃土天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3亿元流转租用土地340亩,成立成都千丘沃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踏水基地。已建成年均生物处置利用各种农作物废弃物20万吨,生产有机肥15万吨、蚯蚓800吨的示范基地一个。
立足镇域内人文圣地逍遥洞、人间仙境寨子山等丰厚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全域生态观光旅游目的地,着力构建“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重镇,成功举办了2018年简阳市踏水镇第二届休闲垂钓节,为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打下了基础。
该镇充分发挥四川省返乡创业之星何永泽的示范带动作用,支持简阳市寨子山种养专业合作社流转了近300亩土地,新建2500余平方米养殖场,发展林下立体经济,带动30余户农民走上致富道路,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新成立简阳市圣宝养殖专业合作社等新经济组织5个,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林果、林下种养业等特色经济,初步形成“一村一品”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
着眼生态宜居 努力改善农村环境
实施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踏水镇认真践行“生态优先”的发展理论,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该镇在贫困村已完成硬化村社道16公里的基础上,先期启动实施两个村3.6公里村组道路建设,在三年内全镇村组道路全部完成硬化。利用市级帮扶部门、锦江区对口帮扶资金,在大树、良安两个贫困村规划实施12公里入户路,有效改善贫困户人居环境。
以土地“双挂钩”为契机,以存量资源撬动了社会资本,10个建新点新建住房面积达26679平方米,258户农户将于年底彻底告别陈旧的老房,欢天喜地的搬入新房。
通过镇、村、组三级联动,狠抓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开展“农村清洁家园行动”,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实施垃圾池统一兴建、垃圾统一定点投放、垃圾统一清运“三统”工作,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极大改善。引导农户开展庭院美化活动,努力做到村有美景、户有特色。
着眼乡风文明 培育淳朴乡风民风
该镇充分利用党建微信群、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等平台,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扶持培养一批产业带头人、文化乡贤等乡土人才,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弘扬向善向上社会正能量。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评选“身边好人”“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举办道德讲堂,设置善行义举榜、新乡贤榜和文化宣传墙,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培树家庭和美、邻里和睦、村社和谐的农村社会新风尚,推动移风易俗,文明乡风蔚然成风。全镇18个村(居)共有10多个民间演艺团队,每年开展“多彩踏水”文化惠民活动100多场次。
着眼治理有效 突出党建示范引领
该镇通过村(居)民大会、坝坝会以及持续开展联系服务群众“四进”活动,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收集社区发展事项意见建议。创新干部监督机制,在18个村(社区)招募“廉情监督员”,参与到“双挂钩”项目、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小区管理、社区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等具体事务中,增加社区工作透明度,提升群众满意度。
利用网格化管理平台,将社区治理细化分解到每个“网格”。组建群防群治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综治巡逻,当好社区的“嘴”和“眼”。以支部为中心,组织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参与新村治理专项行动,拆除违建26处,整治乱堆乱放262处,提质增绿1万余平方米。突出多方主体,积极调动村组干部、人大代表、党代表等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有效排查化解各类信访矛盾纠纷40余件,调处成功率达99%。
着眼生活富裕 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今年以来,踏水镇紧紧围绕稳定可持续脱贫发力,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和水平,高标准扶贫开发巩固提升行动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低保、五保、养老保险应保尽保,贫困人口全面享受住院支付比例不超过10%的医疗救助政策。贫困户适龄学生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168套安居工程、78套CD级住房已全面建成并100%入住。643名贫困户利用人均1000元精准扶贫到户资金发展养殖业,开展技术培训24次。入股德青源生态养殖合作社,确保每年不低于5%的分红收益,集体收入人均达到15元,在石炮村寨子山种植合作社规划资产收益扶贫项目,构建利益联结链条,建立完善稳定增收机制,贫困户增收效益明显。
“2019年,我镇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探索具有踏水特色的区域协调、城乡融合、三产联动、生态共享的乡村振兴之路。” 踏水镇党委书记徐庆东说。
刘顺菊 王朝旭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