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市场主体突破1亿户 明年开办企业只需8.5天
中国营商环境排名大幅上升
国务院新闻办日前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马正其介绍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改革发展40年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国市场主体数量增长222倍
马正其介绍说,当前,商事制度改革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形成叠加效应,在全国掀起新一轮创业创新热潮。40年来,中国市场主体数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49万户,增长到2018年11月底的1.09亿户,增长了222倍。其中,实有企业达到3434.64万户,日均新设市场主体5.8万户,日均新设企业1.8万户。
马正其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例,介绍改革开放40的发展变化。1978年全国个体经营者仅有14万人,没有私营企业。1980年,浙江省温州市工商局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第一张个体营业执照。1989年私营企业允许登记之年,总量不过9.05万户。2018年3月16日,北京一家私营企业领照,成为中国第1亿户注册市场主体。
明年全面实现“企业开办8.5天”
马正其介绍说,下一步将继续推动“证照分离”改革,通过“减证”来达到“简政”。最近正在梳理500多项营业执照的审批事项,按照“证照分离”改革的4种方式进行管理:一是直接取消审批;二是取消审批,改为备案;三是简化审批,实行告知承诺;四是完善措施,优化准入服务。
马正其表示,明年将进一步便利市场准入与退出,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确保明年上半年在全国全面实现“企业开办8.5天”的目标任务。
马正其介绍说,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总体评价在190个经济体中位列46位,较去年上升32位,较2013年上升了50个位次。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排名较去年大幅上升65位,排名28位,5年来累计上升130位,中国成为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发布会上,有海外媒体提问了关于外资的问题。马正其表示,利用外资是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1980年4月24日,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户外商投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到2018年11月底,全国实有外资投资企业59.01万户,实有注册资本4.22万亿美元,实有投资总额7.69万亿美元。
“除了个别外资企业有涉及负面清单管理的,无论是内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我们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马正其说。
马正其介绍说,《外商投资法》(草案)近日已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务会第七次会议审议,有望替代“外资三法”成为外商投资领域的基础性法律。草案明确,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负面清单以外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实施管理。这是中国利用外资法律制度的重大调整,将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程序。
潘旭涛
政府审批变为企业投资项目承诺
四川德阳试点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
□本报记者 李鹏飞
记者日前从四川德阳市发改委获悉,为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打造审批少、流程优、体制顺、机制活、效率高、服务好的营商环境,该市决定先在罗江区、广汉市和中江县试点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并于2019年1月陆续启动,力争部分企业投资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建设时间缩短到70个工作日左右。
据了解,德阳将根据产业目录以及投资政策规定,对能够通过事前明确标准、事中事后监管且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的审批事项实行“承诺制”,向社会公开发布实施“承诺制”事项范围和指标设置。企业自主确定是否实行“承诺制”,选择全部或者部分事项作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诺。企业作书面承诺后,可依法自主开展下一阶段工作,依法依规开展设计、施工,接受过程监管和竣工后的全面验收,违反承诺接受惩戒或处罚。而在以前,企业投资项目在审批环节除了耗费漫长时间准备大量文件资料外,还要在递交审批材料后进行等待,既耽误了企业的投资时间,也增加了交易成本,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后,可以用一份承诺书来取代,有效避免了企业在登记、成立、运营中出现“多家跑、多次跑”现象。
“变政府审批为企业承诺,并不是让行政部门一放了之,而是进一步转变职能,将工作重点从繁冗的审批上放到事中事后监管约束和优化服务上,简流程不减质量。”德阳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试点将坚持审批做减法、服务做加法,建立投资项目审批首问负责制和全程代理服务制度,营造企业投资良好环境。创新多评合一、统一评审的工作模式,开展“联合咨询、联合勘验、联合测绘、联合审图、联合验收”,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提高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效率。此外,还将坚持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对于诚信良好的企业,政府将给予财政资金安排、招商引资配套政策优惠等方面的倾斜;对违反信用承诺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其违反承诺事项的记录将载入信用档案,并向社会公开披露,性质严重的,列为失信“黑名单”。
深化“政银合作”模式 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四川一千三百五十个银行网点可办理企业营业执照
本报讯(记者 李国华)如今在四川,到银行就能申请开公司了。昨日,记者从四川省市场监管局获悉,截至目前,四川省已有1350个银行网点可办理企业营业执照,真正实现企业登记“就近办、一次办、多点办”。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是当前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各地各部门纷纷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如何让百姓经商创业更加便利,也是四川省市场监管部门一直着力解决的问题,先后推出了“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最多跑一次”、企业集群注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以及全程电子化登记等改革,有力改善了营商环境。今年8月出炉的《四川省营商环境研究报告》显示,四川省98.9%的企业对于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持满意态度。
据四川省市场监管局企业注册处负责人介绍,在“最多跑一次”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就近跑一次”,今年6月,四川省正式推出“政银合作”模式,将企业登记窗口延伸至银行网点,由银行安排专人开展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导办服务,有条件的地区设置了自助打照机,申请人可在银行网点申请企业注册、打印执照、公章刻制、银行开户等事项办理服务。
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利用银行成熟的服务体系、服务网络,及时推送注册登记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可以为申请人提供更加便利的登记服务,最大限度方便创业者,提高办事效率,真正实现“流程网上走、登记不见面、企业少跑腿、就近办开户”,着力降低市场准入制度性成本。截至目前,全省各银行网点共导办发放营业执照2000余份。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政银合作”模式,结合各地实际开展情况,适时调整银行网点,充分发挥登记机关及银行职能和资源优势,在企业融资、助企兴商、企业诚信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助推全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