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劲正是扬帆时
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瓦市镇工作纪实
四川省自贡市瓦市镇因原为古代驿铺得名,原名瓦宅铺,又名瓦铺,成集今名。全镇幅员面积60平方公里,成自泸赤高速路出口距场镇2.6公里,自富路、板牛路、瓦何路横穿镇域,场镇辐射半径较大,聚集人气、商气。
瓦市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省市区党代会精神,在沿滩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主动担当“推动振兴发展,决胜全面小康的历史使命,追赶跨越,变貌升位”的发展重点,以“三个率先”为努力方向,高标定位,奋力前行,实施打造“一带、一区、一环”为路径,努力建设沱江之滨,独具魅力的沿滩东口岸,让辖区居民踏上“幸福号动车”。
四季轮回,瓦市每天都在不停地茁壮成长;
春夏秋冬,瓦市人都在绚烂的画卷中徜徉。
如今的瓦市,基础设施完善,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效,干部作风显著转变,政府服务水平提升明显,社会和谐稳定,产业发展兴旺,人民生活富裕,笑意写在了大家的脸上。
乡村振兴篇
打造魅力沿滩东口岸
隆冬季节,站在2000余亩藤椒基地的某某正在招呼着务工的农民对藤椒树进行冬养,当地的农民不仅通过流转土地获得了收益,还可以在这里务工在家门口就业。这是瓦市镇党委政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致富建设新农村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镇围绕新农村建设发展思路,依靠 “十三五”规划和“一线经济带”战略,着力打造特色农业旅游观光小城镇。其中,以柑桔、藤椒、特种水产为主的主导产业10000余亩,主要分布于卫家、合星、双塘、大觉等村落;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通过实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居民点建设和增减挂钩等项目,完成对合星、双塘、王家等村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高标准新建王家、平安、皂桷、方湾等4个农民集中居住区;适时打捆包装1410户增减挂钩项目,推进农村居住条件改善,分期分批实施。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实施打造‘一带、一区、一环’为路径,努力建设沱江之滨,独具魅力的沿滩东口岸。”瓦市镇党委书记明彬表示。
借势发展,打造临江经济带。借势市委、市政府对沱江沿线开发综合利用,规划35平方公里沙溪新城辐射区,以沱江绿廊建设为依托,依次串联为“一带”,将沙溪片区打造成独具山水田园特色的生态旅游休闲胜地;
率先发展,打造洪双产业区。借助沿滩区重点打造两个十万亩柑橘产业园,打造洪双现代农业产业区,以柑橘产业为载体的产销一体、产村一体的农业产业标准园;
融合发展,打造绕镇环形线。以瓦市独特的地理优势,融合S213连接线、城际铁路、东部新城发展势头,以农业大镇、人口大镇为优势,形成一三产业联动发展,打造产镇一体新环线。
冬日暖阳,醉美如画。瓦市镇全面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着力发展农业产业,改善农民人居环境,丰富乡村文化建设,一个个村庄悄然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蜕变,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环保篇
共建宜居新瓦市
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目标,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蓝天,这是瓦市人的共识。他们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努力打造最适宜人居的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与环保同步共赢。
在点灯村的道路上,经常可以看到村民曾寿贵推着的手推车,上面载着移动音响循环播放禁烧宣传语,让禁烧工作有效深入人心。
瓦市镇在大气污染防治暨秸秆禁烧工作中采用区域细分区别对待与工作经费兑现实现有效利用,城乡环境与环境保护双重考核实现有效互促,特殊人群(低保户、五保户、贫苦户)队伍、志愿者队伍、机关队伍与聘请专职队伍在禁烧巡查处置上实现有效统筹,依法宣传教育与村民自治处罚实现有效整合等,“四个”有效确保了全镇秸秆禁烧工作成绩突出。
为确保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高质量达标排放,瓦市镇在全区率先也是唯一采取人工快渗池填料更换,污水处理出水水质完全达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提标改造期间,为确保场镇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达到双“100%”,在全区率先采取污水转运处理,确保了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瓦市镇农村集聚点(沙溪、华山、合星)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施在全区率先也是目前唯一乡镇实现收集、处理运行的民生工程。
瓦市镇在全区率先也是唯一非城区乡镇建设成长896米,规格尺寸2米乘以2米的封闭污水收集涵管和容量230立方的污水收集调节池,确保了污水收集率达到100%。
2018年12月21日,瓦市镇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代表沿滩区,参加了市环保局组织的网格化环境监管经验交流会,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认可。
为着力推进区域中心城镇建设,瓦市镇以规划为引领,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建设宜居村镇。瓦市先后建成全区首条商业步行街,建成沱湾村、沙溪村、华山村、合星村、双塘村、王家村6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完成场镇品质提升工程,改造农家大院15个,完成民居风貌改造782户,新建2个农贸市场,完成街道硬化整治,安装路灯83盏,统一制作了店招店牌,持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镇人居环境、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人民群众获得十足幸福感。
党建篇
党建引领谱新篇
岁月流金,党旗飘扬。抓党建促稳定促脱贫促乡村振兴,走在希望的田野上,让力量在党旗下凝聚,成果在发展中共享。瓦市镇始终把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作为队伍建设的重点,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模式,驰而不息抓好党建工作,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的“红色力量”推动各项中心工作高效而有序地开展。
镇党委以组织建设为中心,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队伍,抓好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强健脱贫攻坚主力军。充分利用田间课堂、农民夜校、村民大会等平台进行宣传引导,通过村“两委”宣传、成功业主宣讲、无偿技术培训、党员带头发展等活动,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转变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镇党委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出“产业发展科学化”“入股分红模式化”“自主就业多元化”三大脱贫机制。通过引资引商,科学布局产业,打造出生态水产、特种藤椒、特色柑橘三大特色产业,引导贫困户利用小额贷款入股,带动贫困户就近务工,持续推进贫困户稳定增收。
镇党委和各支部对自身的定位进行了多次盘点和梳理,确定了适合本镇的发展主题,并围绕主题开展系列创建活动。加强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在党员管理、党员活动开展、支部发挥作用等方面积极探索;进一步完善作风建设、能力建设、“三公”经费管理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制度,使支部的运行更加规范有序。以着重发展“点”为思路,打造出有亮点、有特色的示范支部,积极带动党员群众紧跟步伐、齐头并进共发展,得到了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
同时,全镇积极发挥党员志愿服务先锋队作用,采取“1+25”模式,即镇上成立机关党员志愿服务队,各村成立党员志愿服务支队,参与到镇、村脱贫攻坚、“7·11”抗洪抢险等急难险重工作中,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发挥尤为明显。驻村小院发挥驻村干部连心桥作用,成立功能性党支部,邀请周边党员群众参与他们的学习讨论,收集问题建议,进行答疑释惑,树立了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的良好形象。
今天,既是历史的节点,也是历史的起点,它承载了不平凡的过去,又孕育着美好的未来。在这四季更迭的平凡岁月中,在这浸润汗水的土地上,让我们再一次燃情迸进,扬帆远航。
米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