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3版:四川新闻
内容详情 2019年01月16日 返回该版首页

主动作为 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四川彭州市升平镇深入实施“一三三六”发展战略纪实

主动作为 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四川彭州市升平镇深入实施“一三三六”发展战略纪实

开篇语: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开启了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彭州市升平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汇各方之智,推创新之举,补发展之短,扬乡村之长,谱写了升平乡村振兴新篇章。

走进彭州市升平镇,映入眼帘的是小桥、泉眼、亭台、楼榭……村庄里,好一派川西田园风光,这是升平镇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

“水泥路铺到院门口、马路两边种上了花果树……做梦都想不到,如今的升平能变得这么干净,这么漂亮。”67岁的村民张大爷如此感慨道。

隆冬时节,行走在升平镇美丽乡村建设的大道上,我们听到的是村民们对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的声声赞叹,闻到的是田野里林荫间飘来的阵阵清香,看到的是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和谐农村新画卷。

2018年以来,在彭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升平镇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四川省、成都市及彭州市重大部署,深入实施“一三三六”发展战略,基本实现了经济稳步增长、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发展特色农业

以产业为核心让农民富起来

近年来,升平镇将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工作重心,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在提升农业经济内涵上做文章,坚持走“特色型、生态型、品牌型”农业发展之路。

培树特色产业,建设千亩稻田立体综合种养产业园区。目前,园区内有立体综合种养规模户6户,小农户300余户,使该镇稻田鱼虾、稻田蛙等立体综合种养项目规范化、规模化。通过引进中科院巨型稻及巨型稻立体综合种养项目,完成50亩巨型稻立体综合种养试验,巨型稻亩产1600斤,稻田蛙亩产2000斤,形成巨型稻-蛙、巨型稻-虾、巨型稻-鱼等综合种养品种,加强了立体综合种养“产、学、研”三位一体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了立体综合种养基础。同时,成功开展了第七届稻田鱼虾系列美食文化活动,数千人现场参与,2.65万人在线观看直播,四川省、成都市等十余家媒体对其进行了报道,扩大了“渔乐升平”系列特色产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协会、公司同助产业振兴。继续发展壮大彭州市稻田鱼虾协会,建立稻田鱼虾协会基本制度,2018年完成了“渔香米”系列种植面积布局,其中:彩米种植60亩,黑米种植50亩,截至12月底完成销售5000余斤。目前,彭州市稻田鱼虾协会会员数量达到24家,其中:升平本地户数21家,外来户数3家,带动农户576户,涉及种植面积达6782亩,年产稻田鱼虾米2712.8吨,稻田鱼产量达81万斤,稻田虾产量达30万斤,年产值达5277万元,成为升平农业支撑产业之一。另外,升平镇成立了成都市彭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完善了公司章程及管理制度,成功申报成都市产村融合资金200万元注入该公司,创新了市级补助资金投入机制,将惠农资金再分配,既能发展产业又能壮大集体经济。

提升农业基础水平,深化沟渠河道治理。2018年以来,6位镇级河长坚持每月至少巡河1次,村级河长每周至少巡河2次,镇政府组织村级河长培训9次,完善河长制巡查、考核机制,并根据村级组织换届情况更换河长制公示牌人员信息13个。在农用基础设施方面,对全镇农田机井、扬水点、水闸涵进行了确权,新增积泉村机井(提灌站)一眼。重点疏浚境内黄土河、白土河、濛阳河、杨柳支渠、九号渠、八号渠,并对“711”洪涝灾害中受损灌溉农渠进行清淤修复,为农业用水提供保证。

目前,升平镇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园区建设成效凸显,农村综合体建设创新开展,基础设施更趋完善,农村面貌不断改善,总体实现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的工作目标。

优化产业结构

以优势产业为主导让企业“活起来”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升平镇党委政府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了全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规范企业生产,强化环保安全管理。全镇共有生产型工业企业56家,除了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外,其余54家为“散乱污”工业企业。今年,升平镇按照“整顿规范一批、搬迁整合一批、关停取缔一批”的治理方略,成立了“小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镇“小散乱污”专项整治工作。目前,有18家工业企业已列为关闭,均已完成“两断三清”,36家企业按照相关部门要求通过了联合验收,已恢复生产。同时,帮助38家企业完成应急预案备案制定工作,组织开展“打非治违”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重点隐患排查治理等活动,对辖区企业的隐患排查治理,集中开展两节期间安全生产大检查,对危化、工业、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九个领域进行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工业生产安全稳定。

调动企业自治,建立升平镇企业协会。结合环保安全管理工作引导企业协会全面开展自检自查,该镇与企业协会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调整工作方法,形成各部门、企业协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目前,已有57家企业加入升平镇企业协会,有效扩大了企业协会影响力。

优化产业结构,做好项目落地和促建工作。该镇正在建设和将要落地的涉农项目有四个:一是丹景倍康中药饮片项目,目前项目主体建设已竣工,正在进行装修。通过积极引导农户与企业合作,建设药材种植基地,促进农民增收。二是郫县水产学院广圣渔业科技示范园项目,通过结合中科院立体综合种养项目,不断完善创新立体综合种养技术,为郫县水产学院广圣渔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做好立体综合种养技术支持。三是宁升绿康有限公司食用菌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改造项目,通过企业制种、技术培训农户生产的模式,鼓励更多农户加入宁升绿康菌子种养合作社,进一步加大一产业发展力度。四是投资1.5亿元的墓山冷水鱼养殖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开始进行平场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强与企业对接,积极引导餐饮企业在稻田鱼、稻田虾的基础上丰富升平的渔类美食。

升平镇着眼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在调结构促转型上尽快形成以优势产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为增强区域发展后劲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善人居环境

以文明为底色让村庄“颜值”靓起来

近年来,升平镇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规划为引领、以产业为核心、以文明为底色,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努力实现“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的目标。

完善硬件设施,提高基础建设水平。二通道项目已完成整条线路377.894亩的土地征收工作,于2018年5月交付施工方,目前正积极配合彭州市交通局推进项目建设。配套银雀、昌衡、积泉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银雀安置点群众已入住,昌衡、积泉安置点预计2019年3月前实现入住。“小组微生”新农村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于去年9月18日通过彭州市专家委员会审查,正在按程序进行推进,目前,该镇已初步完成昌衡、银雀、积泉统规自建“小组微生”自建点位。同时,投资760万元对龙福村、银雀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另外,8号支渠、9号支渠、黄土河、敬老院4条约8.1千米的道路拓宽改造工作已经完成道路回填,升平小学校前路建设项目约3亩土地已交付施工方,目前已动工。申报登记土坯房改造 32户,均已核对评议,在市建委下达的32户指标中,开工32户,竣工30户,其余2户正在施工当中。积极推动“煤改燃”工程,彭州华润燃气升平分输站至东门气源管线项目于2018年4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4.1千米管线铺设工作和线路内68.96亩土地的还耕工作。

改善人居环境,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升平镇商业街东段约50米街道的整治工作,针对村内、坑塘、河道等卫生死角进行了清理。新增垃圾房9个,新建、升级公共厕所各1个。建立网格员巡查制度,严防垃圾焚烧及偷倒垃圾现象。定期巡查镇域内料场、堆场及工程土堆,发现未苫盖或苫盖不完整的点位40 余个,均督促完成了清整。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新增监控摄像头78处,并已落实24小时值班制,为人民群众创造了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建设美丽乡村,全面实施“美丽院落·共建共治”工程。打造散居院落示范点11个,目前,莲泉村正在施工当中。实施双泉堰(王家院子)26亩川西林盘的保护修复及泉水文化景观打造工作,目前已完成双泉堰景观打造工程、荷塘月色景观工程。启动昌衡村传统村落建设工作,完成昌衡村牌坊建设和30余户川西民居风貌改造,投资约120万元新建3户川西传统民居,铺设传统村落入户道路油砂路面600余米,成立昌衡书院及四川大学尹昌衡研究所。启动场镇小游园项目建设,投资60余万元,占用场镇土地6.1亩。

“现在,我们村里可是大变样,花香路平、环境整洁,让城里人都羡慕。”昌衡村村民周大姐说起村里环境的变化,幸福的笑容挂在了脸上。

近年来,升平镇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坚持以规划为引领,突出“点线面结合”,在方案设计、工程建造和装饰美化上力求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在建设方式上,突出农村本土风貌,打造特色景观节点。生活在高颜值的村庄里,村民们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有了显著提高。

抓好基层基础

以党建为引领让党建阵地“红起来”

“下好乡村振兴‘一盘棋’,关键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党建‘活起来’,让党建阵地‘红起来’,是走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之路的重中之重。”升平镇党委书记廖明忠说道。

强化基层支部建设,让执政基础更加巩固。通过选优配齐带头人,坚持“党建指导员”和“书记抓书记”等方式,整体提升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规范“三会一课”制度,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注重在农村劳动一线、回乡创业人员、两新组织中发展党员,更加规范流动党员管理;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活动有效开展;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明显提高,党员干部活力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更加务实。一年来,升平镇重点整治了1个软弱涣散村并实现如期转化。新建两新党组织13个,发展党员7名,预备党员按期转正8名。

强化学习宣传贯彻,全面落实十九大精神。通过村(社区)书记讲党课、驻村干部宣讲十九大,结合村(社区)实际,用群众身边的事例传达系列惠民政策和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把十九大精神宣传与农村发展工作结合起来,将十九大精神传遍千家万户。同时,组织每位领导干部深入各村(社区)开展十九大精神主题宣讲活动,深入浅出地讲解党的十九大精神重大意义、思想精髓、核心要义。截至2018年12月,累计开展十九大宣讲50余次。

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党建。近年来,升平镇党委以抓好基层党建作为“责任田”,坚持运用“党建+”的理念,打造基层党建工作升级版,做到党建工作、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统筹谋划、齐头并进,努力描绘升平新画卷。

梦想无疆,凿路而行。可以预见,乡村振兴战略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升平篇章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产业强、乡村美、百姓富的美丽图景将在升平大地上变成现实。

高扬 张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