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打造水润香城宜人盛景
——2018成都市新都区水务事业再上新台阶
2018年,新都水务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市委、区委全会精神,聚焦区委“建设现代化国际范成北新中心城区”等重大决策,围绕“全面落实年”“三破除三主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等部署要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构建现代水务支撑体系为主线,以水环境治理为重点,以水务惠民利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开拓创新,久久为功,奋力前行,倾力打造水润香城宜人盛景,推动全区水务事业迈上新高度。
坚持党建引领
筑牢水务高质量发展根基
2018年,新都区水务局党组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以持续推进水务局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以及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和政治纪律建设为主线,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创新党建工作形式,丰富党建工作内容,党建工作成效显著。
新都区水务局按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求,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构建堵塞漏洞、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筑牢水务高质量发展根基。
在党建工作中,新都区水务局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从“三会一课”“一岗双责”、民主评议党员、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等基本制度抓起,通过组织交叉互查,使各党支部做到落实制度不走样、不漏项、不打折、不变通。认真贯彻《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切实抓好党员培养、党员教育、党费收缴和党员管理等各项工作,着力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向新高度。
新都区水务局切实加强水务工作中党的领导作用,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制度、日常党组织会议制度,针对重大工作(事项)进行集体研究、讨论、表决,确保全区水务工作在改革创新中既不失良机,又稳中快进。
强化民生导向
构建现代水务支撑体系
治水兴水,惠民利民。新都区水务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水”建设,始终突出为民惠民利民主题,夯实水务基础设施建设,以全新思路、全新布局、全新视野、全新举措,构建现代水务支撑体系,书写水务惠民的崭新篇章。
上下联动齐心协力,扎实做好防汛减灾工作。2018年全区总降水量1293.6毫米,同比增长62%。汛期(5月1日-9月30日)总降水量1182.6毫米,同比增长74%。面对险情灾情,新都区水务局、区防办坚决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压紧压实防汛减灾责任,组织协调出动救灾人员1.4万余人次,抢险车辆459台次,转移安置群众6680人,紧急落实抢险救灾资金1530万元,确保了汛情平稳渡过,未出现人员伤亡,有效降低了群众财产损失,防汛减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新都区水务局先后实施军屯镇万亩高效农业生产基地、清流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新繁镇循环农业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工程及高院村、世丰村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完成水利建设投入5923万余元,整治渠道 88.02公里,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47亩,为全区农业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全域供水思路,深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采用成都市大管网、本地水厂与周边区县互联互通多点多源供水相结合的模式,总供水能力达40万立方米/天,供水水质合格率达100%,建成全区域覆盖的供水体系和保障体系。提前谋划石堤堰水厂扩建和应急水库建设,加快推动“11+2”区域供水整合,着力解决供水能力和供水安全问题。建立地下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全域供水调度系统、库管系统、营业收费系统等平台,实现供水运营信息化,便民服务“零距离”。
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报纸、电视、网络、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节约用水,让有限水资源发挥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鼓励区内企业采用节水设备,完善节水制度。2018年,24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纳入节水型单位创建名单,开启了全区“节约用水、人人参与”的新格局。
坚持重拳治水
倾力打造水润香城宜人盛景
新都区水务局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部署要求,有力贯彻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系统推进工程措施建设和非工程措施治理。2018年1—11月,毗河考核断面水质由劣Ⅴ类提升至Ⅳ类;清白江考核断面水质稳定在Ⅲ类;西江河考核断面水质进一步好转。
一是突出源头重治,全面实施毗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PPP项目。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采用PPP模式,与中国水环境集团、中国电建集团等专业化企业合作,统筹推进毗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按照“一年冲刺、两年决战、三年达标”的时序要求,加快实施黑臭水体综合整治、污水处理厂扩能提标、农村污水治理、配套管网建设、雨污分流、排口治理、河道清淤、全域截污等工程。当前,正利用水务施工黄金期,启动“百日攻坚”竞赛,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治理工作启动以来,毗河水质大幅好转,得到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该项目先后列入国家财政部、省环境保护厅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重点示范项目。
二是突出系统治理,全面实施河湖长制。以“清河行动” “控源截污”和“清四乱”专项行动为抓手,持续提升水环境质量。精心编制治理方案,完成毗河、西江河流域“一河一策”保护方案、沱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新都工作方案、未达标水体达标方案及良好水体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强力推进污染源管控,规范整治养殖场、洗车场、农家乐、农贸市场、洗砂场、搅拌站、“散乱污”企业等各类污染源2638家。大力开展问题督办,突出水环境问题通报加压,通报整改问题544个。全面开展“清河行动”,清理河道3565条(段)。加强宣传引导。成功举办首届新都区最美河(湖)长评选活动,参与人次300余万,进一步巩固了治水成果、扩大河(湖)长制影响。
三是突破薄弱环节,补齐发展短板。2017年至2018年,新都区累计建设改造污水管120.9公里。出台了《成都市新都区排水设施管理办法》《成都市新都区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办法》,建立供排水企业巡查制度和考核评估制度。到2019年底将新增污水处理规模6.67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总规模将提升至24.15万立方米/日。与此同时,推进朵朵河等12段黑臭水体治理,有力提升区域水环境质量。
四是突出示范效应,强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新都区水务局坚持“试点先行、全域推进、经济实用、全国示范”思路,组建污水治理专家团队,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完善处理设施和收集方式。引入物联网和3G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2018年已完成3个治理示范点污水治理工程,启动实施68个村(社区)的污水治理工程。后续还将加强与成都环境集团合作,对剩余113个涉农村(社区)污水进行治理,实现全覆盖。新都区治理项目被列入四川省2018年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
新都区水务局负责人指出,迈入新时代,新都区水务事业将着力党的建设不放松,力求在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工作局面上取得新成效;着力源头治理不放松,力求在建立绿色发展、人水和谐的生态体系上取得新跨越;着力河湖长制不放松,力求在构建责任明确、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上取得新突破;着力信息化建设不放松,力求在构建稳定可靠、方便快捷的智能管理平台上取得新实效;让水更“活”起来,更“清”起来;让河流更“畅”起来,更“美”起来,倾力打造水润香城宜人盛景,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李艳红 立维
(图片由新都区水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