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5版:社会民生
内容详情 2019年02月15日 返回该版首页

四川通江县 路通了 好日子来了

四川通江县

路通了 好日子来了

“原来的路让人绝望,现在的路让家乡充满希望。”返乡过年,苟在东直接把车开到了四川省通江县兴隆乡渔池村的家门口。这个春节,很多返乡人士对通江交通的改善印象深刻:高速公路修通在即,硬化路通村通组。

通江位于四川盆地的“盆沿”向秦巴山区过渡地带,境内群山连绵,沟壑纵横,长期以来主要靠山路与外界交通。门前万重山,抬脚行路难。“巴山‘背二哥’,干的牛马活,行走羊肠道,不幸滚下河”的民谣长期流传。“卡脖子”路,曾经带给通江人太多的痛苦。

因为家门口的“蜀道难”,空山镇青龙村的朱以忠失去了两个亲人。七年前的一个夜晚,妻子临产,朱以忠紧急在村里找了8个青壮年,用自制的担架将妻子抬往镇卫生院进行剖宫产。4人一组轮换,马不停蹄地赶了两个多小时,最终妻子还是大出血,两条人命都没保住……

长坪乡勇山坡村的李居生,同样对原来的行路难有切肤之痛。为了供养女儿读书,他喂养了4头猪。到了年底,肥猪终于可以出栏换钱了。李居生找了几个邻居,将肥猪五花大绑后,放在背篼里背到场镇去卖。好不容易背下了山,因为长时间呼吸不畅,肥猪死了2头,剩下的1头也奄奄一息,只能贱卖,李居生还摔伤了腿。现在每逢阴天,伤腿还会隐隐作痛。

山里的好东西难运出去,山外的好日子也背不进来。要致富,必须先修路!

通江县副县长罗旭辉介绍,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通江县整合涉农资金,多元化投入,在全县开展交通大会战,密织县乡村三级公路网,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6573公里。“2015年,我们村修通了到场镇的水泥路,通路那天,我和不少乡亲都留下了眼泪。”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朱以忠至今难掩激动。

通路的重要性,深度贫困地区的群众往往感受最深。通路,让发了毒誓再也不回来的朱继海毅然返乡,当起了村里的领头雁。

2005年3月,诺水河镇大干溪村的朱继海决定到上海去打工。这是他生平第一次走出大山。天刚蒙蒙亮就出发,走了3个多小时到镇里,接着坐车颠簸5个多小时到县城,再转乘12个小时的长途车到达州,终于坐上了去上海的火车。“这路,让人穷得看不到希望。”朱继海回忆,他走出村时,跪在村口,向家的方向磕下三个响头,发誓今生再也不回来。

但,朱继海食言了。

在外漂泊10年后,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2015年底朱继海回到了家乡。借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开发的东风,他带领乡亲们发展起了旅游业。2016年底大干溪村整村脱贫。2017年10月,村两委换届,朱继海被村民全票选为村主任。

路通兴百业。在通江,产业园建在哪里,公路就延伸到哪里。“产业路”一通,物流、人流、信息流随之畅通。

三溪镇非常适合种青花椒,以前交通不便,好东西卖不上价,销蚀了农民的种植热情。三溪镇党委书记张风光介绍,现在路网纵横,早上摘下的青花椒,中午就可进入成都、重庆、西安等大城市的批发市场,全镇种植规模超过了1万亩,种植户收入增加了一半以上。“路通了,农民的钱包鼓了,精气神都足了。”张风光满脸笑容地告诉笔者。

背靠空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朱以忠办起了农家乐,自家种植的土豆、核桃、银耳等土特产成了抢手货,有的加工成农家菜上了餐桌,有的被一批批的游客买走。随着通江大通路,更多的优质农产品身价大涨,随之而涨的还有农民的收入:5年前,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6800元,而2018年蹿升到11906元。

路还在往大山深处延伸,通江脱贫的脚步越来越铿锵……

通讯员 程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