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岑巩:
“组组通”铺就乡村“振兴路”
“以前是真苦,路是泥巴路、水是挑水喝,种点蔬菜烂在地里了都运不出去卖,更别说发展什么产业了。”2月25日,岑巩县龙田镇都素村村民陈国权回忆起往事说。
“那时候路不通、家家都穷,学生读书更可怜。”都素村多年打工在外返乡农民工张水生说,“村里没得小轿车,有个摩托车就算是富裕的人家了。每到下雨,我家两个娃娃读书回来都成了‘泥娃娃’。”
都素村支部书记刘良军说:“以前村里没有致富路子,年轻的劳动力就背着包出去谋生,现在村里路通了、产业发展起来了、年轻人也渐渐回来了;以前村里几乎没有砖房,现在到处都是两三层的大砖房;以前村里没得小轿车,现在过年村里的小广场都成了停车场……”
脱贫攻坚以来,龙田镇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经济全面振兴,使得“组组通”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沃野育芬芳,花木荫白墙;基地人忙走,闲庭胜高堂。以前各处撂荒的土地成了香饽饽。连片的蔬菜,满山岭的果树,各种养殖业,满寨子的花木荫砖墙,这些年犹如雨后春笋地冒出来。
都素村异地置业蛋鸡养殖扶贫基地,印入眼帘的是一栋栋洁白整齐的厂房,墙上书写着“建好核心场、带动贫困户、当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的领头雁”,让人舒心。厂房外连片的果蔬在早春里显得绿意盎然,十几个工人正在往大货车上搬运着一箱箱印有“脱贫蛋”的纸箱子,他们笑逐颜开,映照出的是都素村人的幸福的生活。
俯仰之间,干净的“组组通”四通八达。支部书记刘良军说:“我们村以建设全自动标准化蛋鸡养殖50万羽为主,稳步推进100亩精品果蔬基地建设,抓好年产40万只湖羊养殖项目建设,将都素村打造成为人人都可以分红的产业覆盖村,让全村人参与到乡村建设、乡村经济振兴的环境里来。”
2017年5月,都素村蛋鸡扶贫共建项目启动,截止目前,年均实现销售额达1680万元,带动就业30余人,109户460人实现稳定增收,贫困户三次分红累计金额69.67万元。
如今,都素村各村民小组通了公路,家家牵了自来水,串户路上有了整齐的路灯……返乡农民工张水生惊喜万分,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现在村里除了合作社和公司发展得好,连农户栽种油茶、烤烟、柚子、见杆李等小产业都走俏市场。今年,我都不想出去了,留下来找找产业发展的机会。”
“同样春雨蒙蒙,以前一步一脚泥,现在穿着拖鞋还可以满村跑。”刚从柬埔寨打工回来过春节的都素村村民张水生,走在整洁的通组路上眉开眼笑地说,“村里发展蛋鸡产业,不仅群众可以在里面上班,他们还可以入股分红。今年我想投资20万元到蛋鸡养殖基地,等到熟悉家乡情况后再来实现创业梦。”
通讯员 杨元彬 曾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