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
携手助力脱贫攻坚
川浙蓝莓产业扶贫协作现场会在巴中通江县举行
□本报记者 李国华 胡斌 文/图
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大举措。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决策部署,发挥供销社的独特优势,扎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落地落实,6月20日,四川省供销社联合浙江省发改委、供销社和四川省发改委、农业农村厅、扶贫开发局,在四川巴中市通江县举行了以“东西协作,携手奔康”为主题的川浙蓝莓产业扶贫协作现场会。浙江省供销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邵峰,四川省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任晓春出席并讲话。四川省扶贫开发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向此德主持会议。
邵峰表示,为了更加广泛、深入、有序地开展浙川扶贫协作,去年浙川两省供销社在实地考察、座谈交流基础上,确定在产业发展、农产品销售、教育培训等领域开展扶贫协作,签署了《两省供销社扶贫协作框架协议》,并明确把推进蓝莓产业扶贫作为突破口。近一年来,蓝莓产业扶贫各项工作推进顺利,成效明显。双方明确了蓝莓产业扶贫思路,组建了蓝莓产业服务平台,建设了蓝莓产业示范基地,构建起了蓝莓产业扶持机制,加强了蓝莓产业宣传引导。他希望浙川两省供销社要按照两省省委省政府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总体部署,在两省有关方面的支持下,真诚合作,协力推进,不断深化和落实蓝莓产业扶贫的各项工作,着力建立和完善蓝莓产业扶贫的有效模式。要推进蓝莓全产业链布局,进一步完善蓝莓全产业链开发规划,抓紧谋划与蓝莓产业种植布局相匹配的蓝莓育苗中心、加工中心布局和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蓝莓特色小镇布局;要健全蓝莓全程服务体系,拓展加工环节服务、提升销售环节服务,充分发挥浙江蓝美学院的支撑作用,积极探索信用服务机制,浙江蓝美公司和四川蓝之美公司将在完善种植环节服务的基础上,适时拓展全链服务内容,健全全程服务体系,发挥“浙江蓝美”和“四川蓝之美”的龙头作用,确保农民朋友种得好、卖得好、收益好;要完善蓝莓共建共享机制,倡导合作共建种植基地、合作兴办加工企业、合作拓展销售渠道,形成“政府支持+供销社组织+蓝之美服务+合作社种植/企业加工”的运行机制。
任晓春首先对通江县杨柏镇朽石坎、骡子坡两个蓝莓基地的工作从“工作抓得实、产业选得准、机制建得活、利益联得紧”四个方面进行了肯定。他表示,通过实地参观,通江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2019年县脱贫摘帽、2020年同步小康”目标,靶向施策、精准发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县学习借鉴浙江遂昌的成功经验,主动对接发展愿景、资源禀赋、市场需求,选定蓝莓作为扶贫主导产业,发展蓝莓基地9个、种植面积2750亩,并与文化旅游、农村电商等深度融合,探索解决区域产业差异化等问题,开创了一条蓝莓产业扶贫的特色发展之路;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手”作用,政府推改革、搞规划、做统筹、给政策、抓配套。市场育主体,依托四川省蓝之美公司,组建通江蓝之美公司,采取公司化运作、市场化推进,实践证明这种模式行之有效;探索创新基地引领、“飞地经济”扶贫、股份合作“三大模式”,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了脱贫攻坚内生动力。通过了解和交流,总体感觉各地各单位工作有特色、有创新、有成效,蓝莓产业已在四川落地生根,前景看好。去年以来,川浙两省供销社围绕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深度合作,浙江省供销社发挥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优势,四川省供销社发挥网络、渠道、资源、组织等优势,双方以蓝莓为扶贫主导产业,共同出资2000万元,联合组建四川蓝之美公司,作为两省协作平台,秉承共建共享、互利互赢的理念,联合推动四川蓝莓产业扶贫工作。仅仅几个月时间,四川全省已有40多个市、县规划发展蓝莓产业,蓝莓产业已成为川浙两省供销社产业扶贫协作的示范案例。
针对如何抓好蓝莓这个扶贫产业,任晓春要求,全系统要深刻把握脱贫攻坚总体形势,必须牢记为农服务使命,切实肩负助力脱贫攻坚的责任,准确把握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做好所牵头的地区、所负责的领域“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做到 “一村一村地查、一户一户地过”,找准薄弱环节,拿出精准措施,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务实、脱贫工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东西部扶贫协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供销社一头连着城镇,一头连着“三农”,产业基础深厚,网络优势明显,要把抓好东西部扶贫协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发挥独特优势和重大作用,成为产业扶贫的主力军和国家队。要打造优势产业、推进消费扶贫、强化利益联结,聚焦川粮、川茶、川果、川菜、川药等“川字号”优势特色农业,选择培育壮大1至2个“川字号”农业产业,加强现代园区建设,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响品牌,推动形成种养、加工、流通、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条,提升发展质量。供销社系统有网络优势、渠道优势,要上下贯通、内外联合、多方参与,用好扶贫商标,搭建“四川消费扶贫网”,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推动市场对接,促进社会各界扩大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在建基地、搞加工等过程中,要把保护小农利益放在重要位置,构建“农户+园区”“农户+公司”等利益联结机制和合作机制,切实把小农户带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让农民稳定长期合理分享产业和产业链增值收益。(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