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买卖背后:
90后女性最受欢迎
面容姣好要加钱
日前,记者梳理“被法人”案例,发现许多案例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点:受害者均曾丢失过身份证。记者调查发现,实行实名制以后,网络黑市中的身份证买卖市场需求极大,如今有大量丢失、被盗二代身份证通过“网络黑市”公开售卖。尽管“身份证”等敏感词在相关网站被屏蔽,但是记者用类似关键词搜索仍能搜到相关信息。在这些售卖信息中,有的直接售卖身份证,有的售卖用他人身份证注册的空壳公司,还可以转让。
身份证信息买卖乱相
记者用聊天软件QQ搜索“二代证”,找到“二代证毕业证咨询”“二代二代”等公众号。
在这些订阅号中,有些头像中就有“二代SFZ”的字样以及联系方式,还有一些以视频的方式吸引“顾客”,写着“二代身份证,加QQ号”。
记者联系了其中几个QQ号。一个网名为“2代身分征”的卖家称,身份证是通过各种“正规”渠道收集而来,明码标价,货到付款。“这些都是‘白户’,没犯罪没贷款,只能挑性别和年龄,不能挑头像。”
该卖家称,“90后”女性的身份证最受欢迎,面容姣好的还要加钱,但如果购买的数量多,“价格好商量”。
当记者提出“想要购买身份证注册公司”之后,对方让记者添加另一个名为“二代(空间挑选)”的QQ号,并提供相册密码给记者。在该QQ空间的相册中,建有“70后女”“80后女”“90后女”“70后男”“80后男”“90后男”6个相册,共有542张身份证的照片。这些身份证信息显示,身份证主人遍及全国各地,而浏览量达上千次。
记者追问身份证挂失后是否会影响注册公司,卖家明确表示“只要身份证有磁就可以,要是挂失就不能弄了,别人公司还怎么开?”
对方称,每个月都有十多个“客户”以此注册公司,“开公司不用人脸识别,交给公司财务处理很方便。”
一个名为“真二代”的卖家表示,如今购买他人身份证“办公司”很常见,“只要花上几百元,用别人的身份信息注册公司,到时侯无论公司经营出了什么问题都查不到你,你也不用负责任。”
身份证买卖背后滋生犯罪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记者检索关键词“买卖身份证件罪”,共得到从2015年至今的2634条搜索结果,且案件数量逐年增长。
记者梳理发现,这些被买卖的身份证件主要源于他人遗失,还有部分不法分子通过向网吧网管低价收购、以办理贷款为借口忽悠骗取等方式获取证件。之后,不法分子通过QQ、微信、58同城等平台发布出售证件信息。
身份证买卖背后,通常隐藏着谋杀、诈骗等重大犯罪行为。不法分子购买身份证,希望成为他们企图掩盖真实身份、逃脱法律处罚的“保护伞”。
前不久,涉嫌弑母的北京大学学生吴谢宇被福建警方抓获。据警方通报,逃亡期间他通过网络购买30多张身份证,3年时间一直在国内活动。该信息发布后,有关身份证买卖的话题引起公众关注。
身份证信息保护难题亟待破解
记者调查发现,实行实名制以后,网络上身份证买卖的链条变得很长,且越来越复杂,这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黑市需求,如何预防身份证背后的“黑色江湖”亦是棘手的难题。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解志勇认为,一方面,现行的二代身份证的制造技术本身存在缺陷。身份证芯片内的信息并不会因为挂失而失效,一旦身份证丢失或者被盗就会有被不法分子盗用的可能;另一方面,公安、工商等许多政府部门没有共享信息,比如公安机关的身份证挂失记录,工商部门系统内并没有显示。
解志勇说,一些本人不到场的代理业务本应该受到严格的法律程序规范和审查,使用和审查的不规范致使“被法人”现象频频出现。
他建议加快身份证查验的技术含量,比如植入相关芯片,可实现身份证挂失后即触发失效的机制。同时加速建立身份证挂失信息共享机制,扩大身份证挂失信息的共享范围,覆盖至实名制所需要的领域。
值得关注的是,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购买居民身份证系犯罪行为。
“当下对于身份证盗用、冒用的法律责任、惩罚力度偏轻。”解志勇说,现在的惩罚方式主要是拘留和罚款。实际上,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甚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设置相关的法律责任,才能减轻、减少这种情况。
“目前,数据联网、人脸识别等技术对于防治身份证盗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且不涉及侵犯个人隐私。”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德良指出,法律上隐私权与其他学科不同,应当内涵确定、外延明确、边界清晰,应当是无关社会利益又与个人名誉、尊严息息相关的。因此,身份证信息不应当属于个人隐私,需要时可以被公开。
刘德良表示,目前身份证买卖、身份证信息盗用频发的根源在于身份证立法上的瑕疵,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将个人身份证信息视作隐私,没有规定银行、保险公司等单位承担核实人证是否合一的责任。凡是出现身份证假冒、滥用等问题,有关部门应当追究办理业务单位的责任,除非已经尽到相应的比对义务,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身份证盗用的现象。
李超 郭阳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