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8版:生态
内容详情 2019年07月03日 返回该版首页

重庆武隆山区护林员:青山未老人先老

重庆武隆山区护林员:

青山未老人先老

在深山密林之中,有一群叫做护林员的人,为守护山林宝藏默默奉献。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国有林场现有管护站点33914个,管护林地面积8.7亿亩,常驻护林人员16万余人。记者近日来到重庆武隆区白马山国有林场,走近这群可爱可敬的山林“卫士”。

踏遍青山人“先老”

白马山林场始建于1958年,下设竹坝、红庙、黄白淌3个管护站,每个管护站都有护林员24小时值班。在竹坝管护站,记者见到了站长刘春涛,他是站里唯一的护林员。

“我们日常的工作就是白天巡山,晚上值班。”刘春涛说,上世纪90年代刚到林场工作的时候,巡山全靠两条腿步行,每天步行二三十公里,每周一早上从林场场部出发,直到周日下午才巡完一圈。

“如今是车巡与步巡相结合,开着摩托车和皮卡车巡山。”20多年来常与刘春涛一起搭班巡林的白马山林场副场长侯恩忠说,以往需要步行一周的巡山路线,开皮卡车只需要一天。

记者发现,侯恩忠、刘春涛双手粗糙、皮肤黝黑,两位40多岁的护林员,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很多。

为了实地体验护林员们的工作日常,记者跟随两人一同步行巡山。连日的雨水刚过,巡山的便道有些泥泞,鞋子很快就脏了。刘春涛笑着说,他们平时就是“晴天一天汗,雨天一身泥”,饿了就吃干粮、野果,渴了就喝林间随处可见的山泉水。

没走多远,记者随身携带的手机就变成“无信号”。侯恩忠说,山林里没信号是常有的事,真的是“叫天天不应”。林场因此规定,每次巡山一般两到三人一组,以便相互照应。

盼提高巡护能力

白马山冬长夏短,除了盛夏的七八月份,几乎终日云雾缭绕,冬季平均温度在零下10℃,冬雪期长达3个多月,大雪封山更是常有的事。

采访中,护林员们表达了对未来工作的期待。刘春涛说,当务之急是提高巡护能力,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更好地守护好白马山10万余亩森林。目前林场配备了一台皮卡车和一台猎豹越野车,两辆车都跑了40多万公里,加之车龄较大,巡林时发生故障的情况越来越多,急需更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白马山林场的巡林条件有了改善。2017年,林场出资对车盘村林场驻地楼房外立面进行改造,护林员们的生活条件有所改观。在最偏远的黄白淌管护站,护林员们还用上了海事卫星电话。刘春涛也在去年搬进了新修的管护站工作,在新房子里过上了第一个春节。

柯高阳 周文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