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5版:周末
内容详情 2019年07月19日 返回该版首页

阿坝州松潘县第二届羌族 多声部毕曼歌节开幕

阿坝州松潘县第二届羌族

多声部毕曼歌节开幕

□本报记者 高明山 文/图

日前,四川阿坝州松潘县小姓乡在小姓中心校举办以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弘扬各民族团结精神,展示神秘的复音孤岛、古老的尼莎唱经的“松潘县第二届羌族多声部毕曼歌节”。小姓乡羌族每逢农历六月十五,也就是庄稼即将成熟之际,都要上山祭祀,庇佑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祭祀后全寨集中展演羌族多声部,将多声部民歌集中传唱。

活动当天,小姓乡的老百姓载歌载舞,通过歌声和舞蹈展现羌族多声部文化的魅力,体现羌族同胞对生活的热爱,受到了专家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记者在现场获悉,此次活动由16个节目组成,其中一个节目《祭祀歌》,在寨中德高望众长者的带领下,祭祀队伍手拿香、蜡、酒、柏香、馍、刀头等贡品在祭祀台进行祭祀、祈福,祈求国泰民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在《开坛词》仪式中,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致开坛词,随即开坛者先饮,然后依长幼次序饮酒。

活动在酒歌《月亮升起》中掀起了高潮。这首酒歌属二声部,节奏缓慢而旋律优美,声音高吭。歌唱月亮升起一片光明,太阳升起一片温暖,月亮的光芒照射大地,太阳的光温暖人间。其中的妮莎《卡若》是羌族妮莎属多声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先由一人起调,随之有人和音、补音,少则几十人,多则成百上千人,气势恢弘。其它节目包括:《口弦》《俗呢》《娄》《尕啦》《热玛甲呢》《衫姆》等,赢得了台下专家们和群众的阵阵掌声。

据悉,羌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的记载,根植于社会生活的羌族多声部民歌是长期农耕生产、生活的群体方式中逐步形成发展而来的。由于羌族没有文字,其文化的传播也仅靠口传的形式,因而羌族多声部民歌也就成为了羌族文化传播的载体之一。2008年6月7日,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0项)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中,松潘县的羌族多声部民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现仅存于松潘县小姓乡、镇坪乡与茂县太平乡的少数羌族山寨。

2018年,在松潘县委、县政府和县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小姓乡成功举办了首届松潘县羌族多声部毕曼歌节。营造出浓厚的羌族多声部传承氛围,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增强了青少年学习传承羌族多声部兴趣。为羌族多声部走向更高的舞台垫定了一定基础,为华夏文明的文化瑰宝得以发扬光大贡献了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