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4版:西南各地
内容详情 2019年10月11日 返回该版首页

33.85万新市民新家逐新梦

贵州黔西南州

33.85万新市民新家逐新梦

“石缝种包谷,只够三月活,姑娘往外嫁,媳妇讨不着……”一首首苍凉民谣诉说着深山里山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南北盘江环抱的黔西南,山山相连到天边,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人们,守着石头疙瘩过日子。

搬出深山,换个活法!

今年6月20日,黔西南州率先在全省完成“十三五”时期33.85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搬迁人口接近全州总人口十分之一,相当于一个I型小城市的总人口,三个乡镇实现了整体搬迁。

如何确保如此大规模的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黔西南州严格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六个坚持”和“五个体系”的具体要求,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当头炮”,在“快融入”上下功夫,探索实施新市民计划,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这个家搬得好!”作为黔西南州最后搬迁的群众,55岁的双江镇央绕村伟细组村民罗元安聊起搬迁三个多月来的感受,“我在新家附近找到了新工作,妻子在社区做保洁员,每天还能就近照顾两个孙孙读书,搬出来才晓得这里比老家好太多了。”

罗元安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源自于黔西南州精准施策做好政策设计,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打出系列“组合拳”,构建起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计划“1+13”的政策体系:1个总体文件——制定出台《黔西南州新市民计划(试行)》,将搬迁群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分别统称为“新市民”和“新居住区”,围绕搬前、搬中、搬后各个环节进行系统谋划,扎实推进新区规划、新居建设、管理治理等10个统筹计划,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13项推进措施——研究出台了新市民规划建设、产业发展、教育发展等13项推进措施,实现统筹实施,同向发力。

为全面深入做好搬迁后续发展工作,黔西南州还研究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五个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新市民计划的措施》,进一步细化搬后“稳得住、能致富”保障工作,明确100项具体工作,以搬迁安置居住区为单元,逐一抓落实,确保在“搬得出”的基础上实现“稳得住、能致富”。

“通过培训,我在新家有了新工作。”从望谟县搬迁到义龙新区马别社区,贫困户罗小长在新家的就业创业以工代训培训基地学会了制衣手艺,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以后随着手艺越来越好,工资会越来越高,日子肯定是越过越红火。”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在深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同时,黔西南州同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和就业扶贫“两业”工作,通过实施“教育+人社+行业”培训、新市民就业险、东西部扶贫协作等举措,不断完善就业保障平台建设,确保实现搬迁户有劳动力家庭户均1人以上就业。

截至目前,已在搬迁安置新市民居住区建立就业创业服务中心36个,实施搬迁对象培训1039场(次)53240人(次),开展就业援助3065户7690人,累计实现就业11.15万人。

“后半篇文章”写得好不好,搬迁群众最有发言权。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搬迁群众王坤的家里,墙上悬挂的大幅感恩照很显眼。相框里,一张照片是低矮破旧的老房,一张照片是花团锦簇的新家,两张照片对比强烈。

“满满的感恩,满满的幸福。”王坤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今黔西南州7.5万搬迁户新旧房屋对比照片悬挂已实现全覆盖,住新居、感党恩、跟党走深入人心。

记者手记

常说笑容映照着人的心灵,在黔西南州新市民居住区采访,我深切地感受到,那一张张绽放在搬迁群众脸上的笑颜,是在新家安居乐业后收获的稳稳幸福。

这些幸福,源于产业发展、文化旅游、教育、就业创业、卫生健康等新市民计划“一揽子”配套措施的实施,系统性地帮助搬迁群众实现了新市民身份的转变。

搬出深山逐新梦。“心”安顿了,美好生活就在眼前。

刘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