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3版:四川新闻
内容详情 2018年10月19日 返回该版首页

黑土地村的女能人 点燃全乡脱贫“明灯”

黑土地村的女能人

点燃全乡脱贫“明灯”


10月13日下午,一场秋雨让川北山区迅速降温,在阆中市福星乡黑土地村的蔬菜大棚里,刚从遂宁领得首届四川省“脱贫榜样”奖项的戴玉已经在地里栽植菜苗、犁地而忙碌着,跟她一块儿忙于劳作的除了她的家人,还有在她这里打工的10多名贫困群众。

今年46岁的戴玉,是阆中市福星乡黑土地村1组人,由于家中贫寒,戴玉未能完成学业,16岁就外出务工,她和丈夫一直在北京边打工边学习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夫妻俩平日里勤俭节约,除供孩子上学外,无其他存款,家庭经济拮据,属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底返乡之后,她一心扎根在福星自主创业,在农村这片天地里她深感挣钱不易,便尝试用所学的种植技术实现自己致富的同时带动村民致富,在全乡脱贫攻坚路上点燃了一盏“明灯”。


追逐梦想 勤学技术

16岁,是一个花季少女怀揣梦想的年龄,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钱读书,她便跟随亲友踏上了外出务工的征程,多地辗转,最后在北京郊外一大棚蔬菜种植基地打工,边打工边学习种植技术,这一学就是20多年。因为没有文化,初到一个地方,这个女孩就干起了男人干的力气活,挑水、挖地、翻地、搬运等等。1993年她与本村村民陈祖发结婚后,他们不甘贫穷,不甘落后,婚后不久仍然选择到北京大棚蔬菜种植基地打工。夫妻俩舍得吃苦,敢于流汗,其他人休息的时候,他们仍在大棚里钻研;其他人下班回家了,他们选择睡在大棚。因为他们的勤劳和付出,他们精通了当地大棚蔬菜种植的管理与种植技术。

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考虑本村土壤肥厚,光照、水源充足, 2015年底戴玉回到了家乡黑土地村,下定决心要创业。因为长期不在家,想创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事情,没土地、没资金、没政策扶持,这让戴玉束手无策。开弓没有回头箭,基于对本村实际环境的了解,基于造福三农的热心,基于高涨的大众创业环境,面对越来越热心的政府帮助,他们毅然决然选择在创业路上继续前行。2014年,因为家庭环境恶化,经济条件差,戴玉家被评为精准扶贫户。2016年,黑土地村开始实施精准扶贫,在全乡统筹帮扶规划中,戴玉家由乡党委书记陈经碧帮扶。为让戴玉家早日脱贫,了解到戴玉本人长期在外学习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书记陈经碧立即联系黑土地村支部、村委会流转土地40余亩,多方协调资金19万元,戴玉四处向亲友借了20余万元。说干就干,戴玉夫妇起早贪黑开始修建大棚。截至目前,他们在黑土地村已建成总占地面积40余亩的有机园区,建好200平方米大棚12个,300平方米大棚15个,温室3个,所有大棚引入滴灌技术,全部种植有机无公害高端蔬菜,如黄瓜、豆角、西红柿等。前期种植的蔬菜销量极好,多供应周边学校,南部、阆中各大超市争相订购,甚至部分蔬菜远销南充、成都等地,预计年收入达20万元左右。

感恩社会 带动致富

蔬菜种植规模大了,家庭经济也随之得到改善,但戴玉并不安于现状,她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致力于为合作社社员提供种植技术、开展新品种引进示范和产品销售服务等,自此,黑土地村的蔬菜种植走上了规范化、有序化发展道路。同时,戴玉夫妇还新建了规范圈舍,开始养殖母猪,经济效益良好。

为让更多的贫困群众从一个门外汉尽快转变成一位脱贫致富能手,空闲时间他们马不停蹄奔走在田间,悉心指导村民田间管理,并结合实际总结经验教训,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种植技术和经验,无偿传授给周边村民和前来参观学习的外村群众,并从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与种植户算明白账,鼓励他们实行科学种植、规范管理,加快良种改造步伐。通过指导村民学习无害有机瓜果种植技术,戴玉带领本村30余户精准扶贫户共同致富。扶贫户还可以选择在他们经营的大棚打工获取劳酬。

“这次我能获得脱贫攻坚奖项,这是各级领导关心的结果,我将继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做强蔬菜产业,带领周围更多的贫困户和我一样通过自己的勤劳双手致富!”戴玉说道。

特约记者 张晓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