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6版:扶贫前沿
内容详情 2018年12月26日 返回该版首页

扶贫人物


扶贫人物


全村共同富才算真的富

通夏村党支部书记加永尼玛带领村民每年盈利100万元


通夏村位于西藏昌都市卡若区城关镇东,距城区约5公里,属半农半牧村。20年前,通夏村是一个“等 、靠、要”思想严重的落后村,村民生活条件差,整体经济落后、居住环境恶劣。

为打破这种状态,当时22岁的通夏村党支部书记加永尼玛开办了自己的水磨糌粑加工厂,成为通夏村第一个富裕户。1991年,加永尼玛申请了第一笔贷款,开始运输货物,两年后成为了村里第一个“万元户”。自己一个人富不算富,全村群众一起富裕起来才真的算富。加永尼玛积极与村“两委”班子为全村的脱贫致富想办法、出实招,成立了农牧民运输队、全自动砖瓦厂、农牧民施工队,加永尼玛创建了通夏村建筑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拉项目、争投资,提高了群众的经济收入。

现在的通夏村,房子都是新修的,村内道路都铺上了水泥,交通也方便了,村内适龄儿童入学率100%,经济来源由原来的种地变成了运输、施工队、打工等,村级全自动砖瓦厂每年盈利100万元,每年年底还会进行集体经济分红。以前光秃秃的山,现在种满了绿树,花香满村,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7年,卡若区顺利通过了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小组评估考核,实现脱贫摘帽。通夏村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城关镇党委政府的精准脱贫工作号召,除了帮扶贫困村,对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思想和行动上进行扶智和扶志,在确保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致富的同时,也不让其他村掉队。

德吉曲珍



山村致富领头雁

记云岭楷模谢成芬


谢成芬,是云南省西畴县蚌谷乡海子坝村的一名普通党员和原村小组长。她身患乳腺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带领群众搞电改、种核桃、修公路,成为体现“西畴精神”的先进典型。她曾获得全国“五好家庭”、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云岭楷模、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十大道德模范、文山州十大杰出青年、文山州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1996年,谢成芬被群众推选为蚌谷乡海子坝村村妇代组长和村小组长,成了本村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女当家”。她立下了带领群众修通致富路、发展增收业、摘掉贫困帽的“军令状”,并说到做到,一件件抓落实。

海子坝村地处深山,交通十分不便,进出村庄走的是一条坑洼不平的山路,不仅本村群众出行难,还让附近其他村的群众吃尽了苦头。于是,带领群众修路成了谢成芬要做的一件大事。

2008年,西畴县出台政策扶持群众硬化进村道路。当年10月初,在县、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谢成芬发动村里的17户人家集资投劳,在大山深处炸响了村路硬化的第一炮。她忙于购买物资、人员分工、争取资金、设备租借等大大小小的事情,成了操里忙外的“管家婆”。

海子坝村修路的事像火种一样燃遍了公路沿线的周边村寨,苦竹箐、猫猫箐、熊吃水、竹林湾、金竹树等村寨也跟着动起来了,一段接一段的开挖铺筑进村水泥路。

就在修路进行得热火朝天的时候,谢成芬渐感体力不支,忙碌的她没有把身体的不适放在心上。在家人的催促下,她只身一人到医院做检查,医生告诉她得了乳腺癌,如果接受手术治疗,还能活5年,如果不做,哪天走人都不知道。这犹如晴天霹雳,让谢成芬欲哭无泪,心里凉了一大截。她到昆明做化疗,住院仅10多天后,谢成芬就带着大包小包的药,急匆匆地赶回了村里,继续带领群众修路。

2010年7月,苦干近3年,全长8公里的水泥路全线贯通了,解决了群众出行难、运输难、商品交易难等问题。

路修通后,生命奇迹也出现了:谢成芬的身体渐渐好了起来,到医院复查,癌细胞全然消失了,医生说谢成芬创造了生命奇迹,村里人说,真是好人有好报。

周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