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罗江区
召开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
□本报记者 李鹏飞 文/图
1月18日,四川德阳市旌阳区、罗江区分别召开全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表彰了一批当地优秀民营企业家和民营企业,全面总结了当地2018年经济工作,分析了当前形势,部署了2019年工作。
德阳市旌阳区
1月18日,德阳市旌阳区召开经济工作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民营企业代表和区级职能部门代表作了大会交流发言。会上对旌阳区41户优秀民营企业、24名优秀民营企业家和20名优秀个体工商户进行了表彰。
据了解, 2018年,旌阳区围绕“贯穿一条主线、聚焦三点发力”总体部署,坚持以创新改革为引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连续14年蝉联四川省“十强县”。2018年,全区民营企业达11078户,个体工商户27524户,农专社624户。民营企业优势突出,规上民营工业企业340户,规上装备制造业企业232户。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的94.4%,规上装备制造企业占规上企业64.4%。注重质量品牌建设,12家企业18个产品获四川名牌;民营企业注册商标1736个,增长37.89%,中国驰名商标3件。该区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了《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政策汇编》,其中包括关于《激励工业投资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德阳市旌阳区中小微企业助保金贷款管理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含金量十足,为民营企业送上“政策大礼包”,将更好地促进旌阳经济健康发展。
到2018年,该区建成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企业技术中心2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9家,新增市重点实验室2家,认定德阳市军民融合企业22家。大力实施“1+3”全面创新(国家)领军人才政策,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8个,创建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31个。创新平台更加广阔,协同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与成都孵化器协会、西南石油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新增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4家,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验收,全年完成专利申请1152件。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231.50亿元,增长10%,科技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4.50%。
德阳市罗江区
1月18日,四川德阳市罗江区召开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大会邀请了罗江区民营企业代表及全区128户规上工业企业、56户规上服务业单位参加。会上对罗江区20名优秀民营企业家、30户优秀民营企业、10户优秀个体工商户进行了表彰。
罗江区委书记曾长江表示,为“真金白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罗江区委、区政府制定了《罗江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十六条意见》,除国家和省市政策支持外,罗江区财政每年将拿出数千万资金释放政策红利,用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据悉,通过22年的发展,罗江实现了产业迅猛发展,园区从无到有,工业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了52%,实现了农业县到工业县的转变。2018年,罗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亿元、增长10%,民营企业超过2000户,入园工业企业达243户,规上工业总产值380亿元、增长21%。2017年罗江全省综合排名比2016年上升9位,是德阳全市唯一排位上升的县,其中,民营经济发挥了重大作用,贡献了“5668”:即贡献了56%的GDP、65%的税收,拥有63%的发明专利,创造了80%的就业岗位。
罗江工业园区规划面积由12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金山镇获批国家级唯一的军民融合特色小镇,入选省级知识产权特色小镇试点;挂牌德阳国家级高新区北区。全省县级一流的集政务服务、总部经济、产业孵化、科研中试、人才基地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双创”中心正式启用。
目前,罗江吸引了以迪弗电工、帛汉电子为代表的快速成长性企业;以清华大学为背景,代表国内最新先进的4G5G通讯研发水平的久华信;以四川玻纤集团作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成功实施玄武岩中试点火的各类企业。湖南艾华、四川有色、同华科技、小叶本草、江茂医药、四川明德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和优质项目,四川有色研究院、四川纳涂科技、德创机器人研究中心、川捷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等一大批高端科研和孵化平台,以及清华大学、电子科大、四川大学等科研院校专家教授和“千人计划专家”也相继落户罗江。2018年罗江签约项目占全市招商引资的1/3,40多家企业正在开工建设,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还有40余个、总投资数百亿元的成飞132厂配套、川捷合作、智能终端等一大批军民融合和重大产业项目正在洽谈,部分已达成投资意向,有望近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