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8版:副刊
内容详情 2019年09月13日 返回该版首页

月亮一直在那里

月亮一直在那里

□本报记者 马工枚

我很少过中秋节。

小的时候,中秋这个概念对我来说只是疑是地上霜的圆月,只是嫦娥灵药和玉兔金蟾,只是一轮阴晴圆缺的月相,只是离地球最近相距38.4万千米、重力是地球上六分之一的天体,只是莲蓉蛋黄月饼。而国家第一次规定中秋放假的2008年,我还是个初三学生,那时候是住校,正在为中考焦头烂额。

第一次放假的这个中秋,晚自习间隙,楼道里都是学生们。一片桂花香气里,他们抬头,在望教学楼中庭上空的亮亮的圆。我记得这天学校课间操后的二十分钟里,改了间餐种类,从蝴蝶酥变成了透明包装的云腿月饼和蛋黄月饼,随机发。

我领的是不喜欢的云腿月饼。

后来,中秋节于我就是放假,吃不吃月饼看不看得到月亮都是无所谓的,直到去外地读大学。

我第一次长期性的离开家。校园里,拾着夏的岁末,迎着秋的惬意,似时钟滴答、滴答、滴答,迎着同学们关于月饼的讨论声,又一年中秋悄然而至。

等到放假,我在踩着图书馆延长了的闭馆时间回宿舍的路上,经过空旷的足球场,突然就意识到,北方的月亮真远、真高、真亮啊。

有一瞬间,在照亮漆黑的北方夜空的月光一隅中,我产生了一种朦胧的感觉。似乎是夜晚的风,也似乎是和家人朋友一起吃的饭,还似乎是心动。

——或者似乎,只是单纯的月光代表的美好。

那一刻,突然就后悔没有让家人寄一盒南台月,突然就懂了为什么在所有的节日中,中秋节被赋予了这么多的千百年的团圆情结。

月光下所有的事物都清清朗朗的,在这样的清清朗朗下,人会变得比平时细腻和敏感。与往日无二的一餐饭、一种口味、一盏灯、一份回忆都能勾起那遥远的思绪,牵动起那份思乡的情谊。

曾经有个小和尚说,当年我们并不觉得中秋这天有什么,觉得只是一个有月亮的节日。后来小和尚成了老师傅,他觉察到这个日子的真正意义。

月亮一直在那里,是我们长大了。

我的思念是圆的,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